是什么原因造成希特勒的变态心理

如题所述

自身的性格以及早年的生活经历,致使希特勒产生了所谓的“变态心理”。

纵观希特勒的一生,是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人。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这类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嫉妒心强 ,常无端猜疑受人伤害,从不宽容别人的过错,遇事常片面理解,容易产生成见,报复心极强。 希特勒也是一个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

希特勒待人冷酷无情,毫无良知。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61个国家参加,20亿人参战,5700万人死亡。曾想独霸世界,却最终自掘坟墓;生前耀武扬威,却最终畏罪自杀。 纵观希特勒一生,是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人。

心理学上,情结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 希特勒早年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画家,也曾想当建筑师。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可都落榜了。

由此,成为维也纳街头的一个流浪汉,住在贫民窟内,饱一餐饿一餐地过日子。后来回忆说,"那时除了一身黑大衣和饥饿是忠实朋友外,什么都没有。"为了谋生,希特勒曾到铁路行李房扛包裹,也曾在街道给人画像,还曾在下雪天扫马路,实在没有活干,就到粥棚去蹭粥喝。

这段悲惨生活经历深深影响了希特勒的一生,不但人格上变得刻薄冷酷,在政治上也好走极端。

希特勒梦碎维也纳

"希特勒从小就是一个妄想成性的人,做事我行我素,随心所欲,颇具艺术家气质。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处在精神亢奋的状态下可能会产生高度的突发奇想。莫奈的不少艺术杰作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

希特勒在情绪高涨时,也是灵感迸发,做画甚具原创性。可惜梦碎维也纳,使希特勒由追求艺术梦想而转变为寻求政治抱负,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可悲的是,其政治抱负给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带都来了巨大的灾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1

原因:

1、希特勒是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

希特勒早年在维也纳受到反犹主义的深刻影响,加之政治需要,所以他对犹太人产生了强烈的仇恨,完全成为一个极端反犹太人分子。

2、仇富心理。

犹太人当时掌管了德国的大大部分财富,但是从不做什么慈善事业,尤其针对日而曼人的慈善事业,希特勒是个穷人,仇视富人。

4、小时候的经历。

希特勒小时候被犹太人欺骗过,他在犹太人面前自卑,有点心理变态。



希特勒杀害犹太人的主要原因包括:

1、经济原因。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为了赢得德国民众的支持,公开地将罪恶之手伸向了掌握着大多数财富的犹太人,因此也就有了以国家为主体的排犹事件。等到二战爆发,排犹就上升为了罪恶的屠犹。

2、宗教原因。

二战时期的欧洲普遍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又和犹太人信仰的犹太教渊源颇深。尤其是犹太教宣扬的只有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这一说法让欧洲人普遍很恐惧。

此外再加上犹太人在基督教诞生初期就害死了耶稣,使得后者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因此基督徒就普遍有了“仇犹情结”。

而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为了笼络人心,将一战失败以及德国落败的原因全部推到了犹太人身上,因此他们不遗余力地迫害犹太人。

3、个人原因。

关于希特勒和犹太人之间的过节,在坊间传闻甚多。有的说希特勒小时候曾被犹太人欺负过,所以他怀恨在心;有的说希特勒曾在年少时暗恋过一个犹太人的富家女,不过对方根本瞧不起他,所以令希特勒很受伤。

传播最广的是希特勒曾经报考过维也纳艺术学院,但是主考官连他的作品都没看就把他淘汰了,而当时的主考官正好就是犹太人,因此希特勒发誓要报复犹太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希特勒 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是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人。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这类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嫉妒心强 ,常无端猜疑受人伤害,从不宽容他人的过错,遇事常片面理解,容易产生成见,报复心极强。 希特勒也是一个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希特勒待人冷酷无情,毫无良知。他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61个国家参加,20亿人参战,5700万人死亡。他曾想独霸世界,却最终自掘坟墓;他生前耀武扬威,却最终畏罪自杀。 纵观希特勒一生,他是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人。心理学上,情结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 希特勒早年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画家,也曾想当建筑师。他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可都落榜了。由此,他成为维也纳街头的一个流浪汉,住在贫民窟内,饱一餐饿一餐地过日子。他后来回忆说,"那时我除了一身黑大衣和饥饿是忠实朋友外,什么都没有。"为了谋生,希特勒曾到铁路行李房扛包裹,也曾在街道给人画像,还曾在下雪天扫马路,实在没有活干,就到粥棚去蹭粥喝。这段悲惨生活经历深深影响了希特勒的一生,他不但人格上变得刻薄冷酷,在政治上也好走极端。如希特勒主张日耳曼民族优越无比,并顽固地反社会主义、反犹太主义等。 希特勒的复仇情结使他待人冷酷无情,毫无良知。希特勒后来因为"啤酒馆政变"而被捕下狱,他在狱中写下了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其核心思想就是复仇与扩张。希特勒上台之后,完全执行了其纳粹理念,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力的限制,疯狂扩军备战。1939年9月,希特勒悍然发动了侵犯波兰的战争,由此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占领波兰后,希特勒把德国、波兰等国的犹太人都押送至设在当地的集中营。这是因为希特勒认为,当年犹太人的背叛是"一战"中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所以他要疯狂迫害犹太人,以泄当年之愤。1939年"二战"爆发时,欧洲共有犹太人920万人,可到了1945年战争结束时,欧洲仅剩下310万犹太人;同样,"二战"爆发时,德国有犹太人20万人,可到1945年5月,只剩12,000人。 由此,希特勒的复仇情结完全超越了人性。按照国际法,军人一旦在战场被俘,是不得虐待的。但是,希特勒根本不顾这一套。他曾下令:苏联军队中的政治委员一旦被俘后一律枪毙。"二战"中,苏联红军的政工干部极少生存。他的手下认为枪杀战俘不妥,对此他说:"见他的鬼!如果我不体恤俘虏,不考虑战俘的权利,那么敌人在战场前就会好好地想一想了。"据说,希特勒还曾下令,如果德军拿下莫斯科,将彻底予以毁灭,以报其不投降之仇。 希特勒的复仇情结使他对国人也十分冷酷。1945年开春,德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希特勒下令,将德军所有放弃重要阵地的指挥官立即处死。 希特勒也是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者 希特勒也是一个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突出表现有:固执、僵化、敏感多疑、易发脾气、完全不替他人着想。偏执型人格障碍者还伴有忧郁型情绪障碍,其表现为心情恶劣、焦虑紧张,并很容易感到生活乏味、对受过的伤害耿耿于怀,不能饶恕他人。希特勒做事极端蛮横而不计后果。 希特勒的中学老师爱德华?休曼曾说:"希特勒肯定有某些天资,但是他缺乏自制力,说得客气一点,他好强辩,刚愎自用,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总之学习又不用功。"希特勒从小就是一个妄想成性的人,做事我行我素,随心所欲,颇具艺术家气质。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处在精神亢奋的状态下可能会产生高度的突发奇想。梵?高、莫奈的不少艺术杰作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希特勒在情绪高涨时,也是灵感迸发,做画甚具原创性。可惜梦碎维也纳,使希特勒由追求艺术梦想而转变为寻求政治抱负,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可悲的是,他的政治抱负给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带都来了巨大的灾难! 1941年12月5日,苏军向莫斯科城外的德军发起总攻,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德军伤亡很大。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请求后撤。但是希特勒坚决不准,尽管后退会有利于部队补给。由于希特勒坚持己见,德军在苏军的反击中无必要地伤亡了50多万人,最后还是后退了100-150公里。对此,希特勒没有丝毫的反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7
希特勒一生没有结婚,他与一些女人的亲密的友谊通常会由于希特勒做出的反常行为而使这种关系中断,希特勒的情妇则备受折磨;所有与其关系密切的女人最后都会自杀,或者试图自杀。据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所着的《领袖》,心理学家认为,希特勒性变态的真正原因,可能与他幼年时曾目睹了母亲被强暴有关。 希特勒的童年幸福吗? 希特勒出生在一个中下等人家,但却有着与一般劳动人民家庭所不同的经历。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 希特勒的祖父约翰·希特勒是个打短工的磨坊工人,1824年,同当地一个穷人家的姑娘成了亲,婚后五个月生了个儿子,因为不足月,加上生计困难,没过多久,母子二人先后夭亡了。从此,老约翰·希特勒又过起了鳏夫生活。18年后,老约翰在杜伦绍尔做工的时候,又娶了一个47岁的农妇,名叫玛丽亚·安娜,这位夫人在结婚前五年就生了一个私生子,名叫阿洛伊斯,这就是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的真正父亲到底是谁?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约翰·希特勒,有的说不是,但这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约翰娶了这个女人之后,并没有按着当地的习惯,把这个儿子正式登记,因此,这个孩子长大后,人们都叫他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 安娜1847年去世,此后三十年,老约翰销声匿迹,不知漂流到何处去了。直到他84岁那年,约翰才在瓦尔德维尔特尔迪认子归宗。他在三个旁证面前,向一位公证人宣誓,他就是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的父亲。从此以后,阿道夫父亲的合法姓名就改为阿洛伊斯·希特勒了。自然这个姓氏也就传给了他的儿子。 阿洛伊18岁的时候,在萨尔斯堡附近成了奥地利海关的边境警察,九年后提升为海关小职员,当时就娶了个海关官员的过继女儿安娜·格拉斯尔—霍勒为妻。但是,这次婚姻并不美满。论年龄,女方不仅比丈夫大14岁,而且身体虚弱,一直没有生育。16年后两人就分居了,再隔三年,在1883年,她就去世了。 阿洛伊斯是个好色之徒,在与妻子安娜·格拉斯尔—霍勒分居前就与一个年轻的旅馆厨娘弗朗席斯卡同居了。她在1882年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小阿洛伊斯,这就是希特勒异母同父的大哥。在发妻去世一个月,他就同厨娘正式结婚,三个月后又生了个女儿,名叫安吉拉。第二次婚姻历时也不久,不到一年弗朗席斯卡就因肺病死亡。 阿洛伊斯在二房夫人去世六个月后,就同他的外甥女克拉拉结婚了。新娘年方25岁,比她的舅舅丈夫年轻23岁。 在克拉拉与舅父结婚刚满四个月,就生下了头一个儿子古斯塔夫,不幸在襁褓中夭折,1886年生下第二个孩子爱达,也没有活成。阿道夫是阿洛伊斯第三次婚姻中的第三个孩子。以后,阿道夫的母亲又接连生了两个弟弟。阿洛伊斯一生结过三次婚,生养了七个孩子,但只养活了三男一女,其中阿道夫·希特勒是全家“最出类拔萃”的了。 对阿道夫·希特勒而言,尽管他极力掩饰,但是几乎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满足的。把她的整个生命献给了这个家庭,尤为重要的是,她给予了我们这些孩子以永恒的慈爱……” 对这个平静的小家庭的短暂一瞥的确令人着迷,并且正因为它的虚假才更加引人注目。当希特勒自称是在描绘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们的单调乏味而贫困的生活时,他很可能是在叙述自己真正的童年,他说:“如果一个男人从一开始就我行我素、不听劝告,而女人则为了孩子们而反抗他,那么结果就会很糟糕。随之而来的就是打架和争吵,当男人逐渐疏远他的妻子时,他就会与酒精变得更加亲密。每个周六,他都会喝得酩酊大醉,女人出于保护自我和孩子们的本能,不得不为了从他那里得到几个便士而争吵……当他最终在周日甚至周一晚上回到家中时,都是醉醺醺的,看起来冷酷无情,但总是已经和他的最后一分钱分手了,这样的情景通常会发生,愿上帝宽恕!” 心理学家认为,作为一个儿童,希特勒看见或者以为自己看见了,他的父亲猥亵并且强奸了他的母亲。 心理学家得出这种结论是根据其已知的家庭环境,希特勒后来的行为,以及在他的作品中他反复提及在维也纳亲眼目睹的一种污秽的家庭生活。 希特勒的父亲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拘谨的、举止得体但脾气暴躁的政府职员,然而依照大量的证据来看,他一旦回到家中,就蜕变成一个狭隘的暴君,欺负、责打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从这位元首在后来的岁月中的一些行为来看,他把德语中的一些中性名词阴性化,他把他的父亲等同于奥地利,他因为奥地利对德国的所谓敌意以及后来贪婪的犹太人和侵略成性的同盟国“强奸”了他的祖国而大光其火,据称他沉溺于某种性变态心理而不能自拔。从所有这些以及其他的证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一直压抑着创伤性的童年经历带给他的极度痛苦,并只能把这些痛苦投射到他后来所奋斗的政治舞台中。
第4个回答  2018-11-03
希特勒从小父母就抛弃他了,是个孤儿,他还特别恨尤太人,后来有个中国夫妇收养了希特勒一段时间,这对中国夫妻对希特勒特别好,后来希特勒对中国人印象特别好,还支援过中国,希特勒内心对世界的不满才发动战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