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蝗虫的哪些外部特点和内部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是八年级下生命科学练习册中的题目~!
我要的不是他身体结构的介绍~!我要的是它和环境是怎样适应的~!

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器内,触角上有嗅觉器官。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复眼主管视觉, 蝗虫单眼主管感光。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

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全身通常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

全身通常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 。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可以看到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用解剖针和镊子将体侧的体壁与内部器官稍稍分开,就可以找到白色、半透明的丝状细管,这就是气管,还能清楚地看到气囊.蝗虫是用气管进行呼吸,所以更适应陆上的生活环境.氧气是经过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直接送到各组织细胞间,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气体交换方式与蚯蚓需要经过血液循环来完成气体交换不一样。昆虫所以能高度适应陆生环境,其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这种特殊的呼吸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8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可以看到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用解剖针和镊子将体侧的体壁与内部器官稍稍分开,就可以找到白色、半透明的丝状细管,这就是气管,还能清楚地看到气囊.蝗虫是用气管进行呼吸,所以更适应陆上的生活环境.氧气是经过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直接送到各组织细胞间,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气体交换方式与蚯蚓需要经过血液循环来完成气体交换不一样。昆虫所以能高度适应陆生环境,其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这种特殊的呼吸系统
第2个回答  2011-03-21
1.体表有外骨骼,支持和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并且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
2.视觉:一对复眼,具有视觉功能,三个单眼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
3.触角1对:具触觉和嗅觉;
4.运动:三对足两对翅。三对足可以爬行和跳跃,两对翅三龄后可飞行。扩大活动范围利于觅食和避敌。
5.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分工明确。头部感觉和觅食,胸部运动,腹部基本生理活动及生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21

蝗虫的结构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