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稿:高中生用手机的利与弊。正方观点:利大于弊。

如题所述

手机能够方便查阅,联络感情,对高中生利大于弊。

中学生用手机,一是方便家长和学生联系。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向,随时可联系掌握,同时,对子女嘘寒问暖也方便;二是有利学生与老师沟通,有时课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及一些不方便与老师直面交流的问题,通过手机交流免去了胆怯和尴尬;

在学校里,高中生使用手机有利于同学间交流,有不愉快的事或烦恼,可以与同学发发短信,聊聊知心话,既可聊一些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又能加深同学间的友情。

学生用手机并没有绝对利和弊而言,主要是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沉迷手机的高中生,错在于他本身,而不是手机。作为少年,应该学会衡量利弊,把握时间,掌握机遇,自觉自立。如果连区区手机不良信息的诱惑都抵挡不了,以后在社会上能做好吗?

扩展资料:

高中生带手机的管理规定: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中学生使用手机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荣辱观错位、规则意识缺乏、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思想教育的管理策略,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和心理教育水平,从根本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对待手机。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要与家长配合,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们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话费的同时,要多关心关心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使中学生使用手机这一社会现象得到有效的管理。

3、加强学生心理的疏导。

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加之处在青春期,又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管理中学生携带使用手机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明确堵不如疏,在对待和处理具体的问题上,坚持疏导策略。

在教育时要提高教育技巧,多了解具体情况,采取说服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合理使用,通过疏导策略的具体落实,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手机走上正常的轨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4、加强学校的制度管理。

学校不提倡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则上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确有特殊情况需使用手机的学生,在父母双方签名同意后,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校方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6

利大于弊:

1、便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还利于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和关心。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有很多是留守孩子,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校需要买学习和生活用品,都要手机联系家长寄钱寄物。同时家长也要用手机来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2、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把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利用手机上网功能查阅学习资料,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和查询多种知识,手机还可以当字典、词典,学习汉语、英语的好助手,手机小巧便于携带,又集多种功能一身,只要善于使用、合理使用,其利必然大于弊。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正确对待手机进入校园的利弊关系

手机进入校园来势凶猛,但老师也没必要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关键是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1、规定手机的使用细则,严禁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凡是带手机入校园后影响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生活的,学予以保管,直到期末才给领回。

3、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要耐心、细致的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更好的为学习、工作服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 ,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某业的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经过调查,综合起来的意见是: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在于可以方便联系。到了高级中学,不少同学都需要住宿,一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在此时便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父母担心之虑。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带着浓浓的亲情,传递到亲人的手中,是关切与安心;当你出门在外,有朋友或家人忽然有急事想了解你在何处、在做什么,此时手机又是一种很快捷又方便的联系工具;外出旅行或办事,坐在火车或大巴士上,闲来无聊,听听手机上下载的音乐,玩玩游戏,的确手机又是一种不错的消遣工具。

  从使用手机的现状来看,我们总结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

  ①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②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③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④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⑤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⑥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许多学生把时间荒废在发短信上,你来我往,没完没了,时间便在这指间悄然流逝,话费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殆尽。有同学甚至在课上发短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不算,还要影响上课纪律,使得老师停止讲课,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上。更有甚者,把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

  使用手机有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对手机的利弊也有所了解。我们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但要合理适度地使用它,大可不必手机不离身,每天捧着它,而是应该在需要它时使用它,充分利用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扬长避短,真正发挥一部手机应有的作用,造福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得上用手机上课发短消息,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以上就是我们组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弊”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在电子科技产品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中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如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手机健康地进入我们的校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2-13
可以搞清楚一点,用手机不代表上学带手机,这是个很好的解套方法,我方只赞成早用手机,但不过度依赖和使用手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