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里的“情执”到底指的是什么?哪些范围属于情执?

【】
佛法里的“情执”到底指的是什么?哪些范围属于情执?
【】
还有几个小问题:
1. 思念、忧愁、伤感、憎恨 这些属于情执吗?
2. 喜欢、爱情、恩情、感恩 这些属于情执吗?
3. 父母对子女的喜爱、关怀、思念、惦记、这些属于情执吗?
4. 子女对父母的关照、怀念、回忆、埋怨、这些属于情执吗?
【】
请懂得佛法的朋友给予指教,非常感谢,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不要长篇大论。
(不懂佛法的朋友请不要发表意见了,非常感谢!!!)
非常感谢!!!!!!!!!阿弥陀佛!!!!!!

情执从哪里发生的?佛法从理上讲,从你分别、执著、四相上发生的。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分别这个四相,执著这个四相,这是情执的来源啊。因为你分别执著,所以你才会有自私自利,你才会有是非人我,你才会有贪瞋痴慢,不但你的言行造业,起心动念都造业。
这前面跟诸位说了一个大概,起心动念是意恶,你心恶,心不好。佛菩萨觉悟了,明白了,觉悟的人没有我,没有自己,所以才能够真正的尊敬别人,明白的人才能做到,儒家也是如此,明白之后才懂得[自卑而尊人],自己谦虚卑下,尊重别人,只有迷惑的人才自高自大,自己抬得很高,没有瞧得别人,受不得委屈,受一点点委屈怀恨在心,念念不忘,感召不如意的果报。大家都晓得,瞋恨堕地狱。所以佛菩萨为什么不住六道,为什么不住十法界?示现在六道里面,人家还是住一真法界,道理在哪里?没有我嘛,没有我才能够卑下。觉悟人处卑下,他快乐,他自在,只有迷惑的人才高高在上。这个道理诸位细细去思维,细心去体会,受用无穷啊。真正了解三世因果,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示,人与人之间决定没有占便宜的,也决定没有吃亏,你占人家的便宜,将来要还债啊,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红楼梦》里头说,欠人眼泪要还人眼泪,这个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唯有真正觉悟,真正明白的人他不造业了,他才真正做到随缘度日,在随缘里面成就自己的功德,[十大愿王]讲的[随喜功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4
我的理解,以上这几类都有“情”在其中支配,但正确的思维和使用,则不成为“执”,不正确的思维和利用,才会成为“执”。佛法没有“情执”一词,估计是后代大师们的发挥,也不算是错。执,又叫“执取”,是我们对某些事物的错误执著,一般有四类:一是欲取,即由于对感官的欲望追求快感而来的错误认识和执著;二是见取,即对某些理论思想的错误理解认识并执著不放;三是禁戒取,即对某些旧的习俗、传统观念的错误认识执著;四是“我取”,也就是对这个变异的无常的“我”错误认识为恒久的、不变的,从而引发许多对自我认识自我意见的执著。情,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的重要工具,以佛法说其来源是种虚妄的自身的体验和思维,所以说是心识上的妄想,但这不是说不承认情感的作用、放弃和忘记一切“情感”。所谓空,是指其无常和变迁,不是说不存在,是说他们都是各种因缘关系所影响,缘合则生,缘散则灭。佛法不是让我们放弃一切情感,而是要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其关系,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促使普通的情感向更理智更有益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个父母子女都不知道爱护的人更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慈悲心去爱别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14
是 都是 诸法空相 亦有亦空 无妄而清 无执而明 苦修般若 成无量公德
第3个回答  2011-03-14
恩 都是
第4个回答  2013-02-27
该答案已删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