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几句四川话!

如题所述

四川话的特点:

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
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
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
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
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③声调调值无高升调。

就四川话内部来看,语音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性。单就声调来看,就近三分之一的县市有独立的入声声调,有20个县市古入声不归阳平而归阴平或去声。但是,
这些地方(西昌、冕宁除外)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成渝片这四个声调的调值相类,分别为高平调、中低降调、高降调、低升调或低降升调。
至于细微差别,各地颇有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1、名词的重叠。四川话的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大都能重叠,且多数重叠式第二字儿化(川东比川西多)。重叠式表示小称。非重叠式有单字单用、加"子"尾、加"儿"尾或儿化等几种方式。具体的词各地不尽相同。例如:

草-草草 虫-虫虫儿 壶-壶壶儿

洞-洞洞儿 人-人人儿 嘴-嘴嘴儿

某些动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也能重叠,重叠后构成名词。例如:

沉沉(沉淀物) 抽抽儿(抽屉)

皱皱(皱纹) 方方儿(方形木块)

2、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都有尝试的含义。四川话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或“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例如:

看一下 看下儿 看一哈哈儿

听一下 听下儿 听一哈哈儿

一些地区动词有“A-A”的格式,作谓语、状语或补语。例如:

他飞一飞的跑。

肚子痛得绞一绞的。

3、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虽然普通话也具有相同的构词方式,但四川话这类词远比普通话多,而且表意丰富,感情色彩浓烈,使用
频率高。这从川剧、方言作品和地方报刊上都可明显感觉到。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这种生动形式,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情色彩。例
如,“火巴
”(软)前面加“溜”、“稀溜”、“捞”、“捞捞”,后面加“溜溜”、“捞捞”、“稀稀”等都表示很软,但程度却有细微的差别。这里A+bb的格式尤其值
得注意(A表示中心意思,一般能独立成词,bb是叠音后缀,表示某种状态或感情色彩):

①A多为形容词性语素,但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或名词性语素,组成的Abb格式都是形容词。例如:

红扯扯 黑黢黢 臭烘烘 慢梭梭;

翻叉叉 吊甩甩 闪悠悠 垮筛筛;

风浩浩 心欠欠 猴抓抓 嘴刮刮。

②相当一部分Abb式形容词可变换为AbAb格式,语意较Abb式略轻。例如:

活甩甩/活甩活甩 扯稀稀/扯稀扯稀

蔫梭梭/蔫梭蔫梭 慢吞吞/慢吞慢吞

③大部分Abb式是由A+bb构成,但有些可以认为是Ab重叠b而构成的,它同时存在Ab的重叠式Aabb。例如:

光生/光生生/光光生生

伸展/伸展展/伸伸展展

死板/死板板/死死板板。

还有些Abb式没有与之相应的Aabb式。例如:

密匝匝/密密匝匝 昏沉沉/昏昏沉沉。

④语素A的词汇意义很清楚,语素bb的词汇意义有些是清楚的,如“展展”、“甩甩”;有些则要同A组合之后才显示出来,如“生生”、“筛筛”。什么bb与什么A组合是约定俗成的。

句法方面,四川话在句法上与普通话对比,显著的不同是在补语的构成上。

1、能直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作程度补语(后带“了”)的词相当丰富,且富于表现力。例如:

很:累很了/胖很了/看书看很了。

惨:喜欢惨了/安逸惨了/热惨了/方惨了/好惨了/坏惨了。

完:对完了/好完了/体面完了/精灵完了。

2、动词后用“倒”、“起”、“倒起”作补语,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着”或用“到”、“了”、“起来”等作补语。例如:

看倒看倒就睡着了。(着)

到处都买得倒这起布。(到)

管不倒那么多。(了)

坐起说不如站起干。(着)

赶紧睡倒!(下)

把裤脚挽起。(起来)

你坐倒起说嘛。(下)

你等倒起,我一哈儿就来。(着)

3、某些动词后加"得"表示可以、可能、应该做某事,普通话往往用“能”(可以、应该+动词表示。例如:

这起菌子吃得。(可以)

这个小娃儿刚满一岁,就走得了。(能)

十二点了,睡得了。(应该)

四川话与普通话对比,在句法方面,另一个显著的不同是语气词。例如:

得嘛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客观情况如此,有强调的意味。例如:

我们是一家人得嘛。

他走了得嘛。

哆 用在祈使句末或某些陈述句末,表祈使语气或委婉语气。例如:

让我再看一眼哆。

哈 用在陈述句末,有强调和提醒对方的意味。又用在祈使句末,有较强的请求意味。例如:

这是你自己的说的哈。

这是你说的,我没得这个意思哈。

莫搞忘了哈。

做完了再走哈。

嘛 有多种用法。用在陈述句末,表示事情显而易见或本应如此。用在祈使句末,加强祈请语气。用在特指疑问句句末,表示询问。例如:

这种破烂大家都不要嘛。

这衣裳早就该洗了嘛。

快点吃嘛!

莫哭了嘛!

你要好多钱嘛?

嗦 用在非问句或反问句末,表示询问或增强质问、不满的语气。例如:

这是给我的嗦?

我说你几句你就烦了嗦?

你是死人嗦?

哟 用在疑问句或感叹句末,表示责问或不满等。例如:

你在搞些啥子哟?

他把我整得好恼火哟!

在 用在陈述句末,常与"倒、起、倒起"等连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持续,有补足语气的作用。例如:

饭煮起在/煮起饭在。

位子他坐倒在。

那屋子还空倒起在。

综上所述,四川话和普通话虽同属官话,但作为地方方言,仍有不少自己的特点。上面仅是撮其大要,至于更细微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中。

四川话词典:
1、“鼓到”: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
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3:“萨过”:
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4:“几哈”:
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5:“巴郎不得”:
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
“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6:、“抹货”:
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
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
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茂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 “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搞刨了”
表达一个人慌昏了!
比如:”你看他搞刨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
13:拦中半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半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
14:、“一哈”
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比如:
“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斗嘛!在金龙等哦!”
15: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16:、“落教”:
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南部人常常来比喻孩子!
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
17:“打捶”
意思是打架的意思。
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
18:、“背时”:意思是说你做错了事情不走运,该倒霉,自己的苦果自己吞!
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
19:、“匀均”:就是比较平均的意思
比如:这个包子包的还比较匀均麻。
20: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比如:
“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
21:“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比如:
“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
22:“哈数”: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比如:
“放心,他骗不了我。我心里还是有点哈数, “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哈数哦?”
23:、“阴斗”:意思是悄悄的,达到自己某种目的而不让别人知道!比如:
“他经常是阴斗去菜市场,怕我们看见笑话他!”
24:“相因“便宜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肉卖的好相因哦
25:“默斗”:。最主要的意思是表达“以为”
比如:“你不要默斗我不知道你那件事情,我是不想和你计较!”
26:、“扯拐”:意思是东西出了问题,有故障了。
比如:“昨天家里的电视机出了问题,老是扯拐!冒火的很!”
、“乌儿麻糖”:是说一个人把事情办的混着一团,很糟糕!
比如:“你看你把这个事情搞的乌儿麻糖的。“
27:“走人户”:和北方的串门是一个意思,而且经常用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比如:“大年初一我要走人户,你们走哪家?”
28:、“流汤滴水”:
形容一个人做事不仔细,扫尾不够,总是留点,用吃饭时候的样来比喻。比如:
“二娃,你出去工作一定要仔细点哟,不要让老板说你流汤滴水的,一事无成。
29:、“蒲”:
装液体装的很满都要荡漾出来了。
比如:“锅里的水都要蒲出来了
30:搞刨了”:
表示一个人为了一件事情非常着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紧张窘相。
比如:“喂,小黄,吃了饭再走三!你搞刨了的,是不是女朋友等你哟?”
31:“匍爬跟头“
形容一个人走路或者做事情因为急而跌跌撞撞的形象,
比如:“你看他走的匍爬更头的,不晓得要干啥子“
32:、“柳斗”:
表达一人对另外一人一直纠缠不休。
比如:“自己好好的喝你的酒三,不要柳斗我发酒疯!”
33:、“血股淋裆”
形容词,形容血淋淋的,强调可怕的意思。
比如:“我最讨厌去农贸市场了,看那些杀鸡的,血股淋裆的,不安逸的很!“
34“趋黑” :
形容词语,对颜色黑注重下。非常黑。
比如:“你看你的手趋黑的,还不去洗洗
35:“邦重:”
形容一个物品很重的意思。
比如:“你袋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哟,邦重的很。!”
36:、“扯脯酣”:
意思是睡觉的时候打酣,而且用这个词语是指的声音很大。
比如:“局长,我明天要求换个房间睡,老田睡觉扯脯旱扯的吼。!”
37:、“爪梦脚”,
还不清醒,不懂事。
比如:“你还在爪梦脚哇,起床了!”
38:咋子嘛”
意思有点不服气,
比如:你今天要咋子嘛?随便你哈~,
39:“日白扯慌”
就是撒慌的意思。
比如:你一天到黑日白扯慌的嘛~
40:“聊把“
意思是一个人很勤劳能干的意思。
比如:“老王家的媳妇儿好聊把哦,天天都在忙“
41:“砍脑壳的”
诅咒一个东西改死。好象常常用来骂畜生
比如“那个砍脑壳的的猪儿又在乱拱。
42:“舍物儿“
同上,通常用来骂猪。
43:“忙的打鼎锅盖“
形容一个很很忙,要把锅盖都打翻了意思。
比如:“来了几个客人,他今天晚上简直忙的打鼎锅盖。
44:“失悔”
后悔的意思。
比如:“我把手机拿起走了,你不要失悔了哦”
45:“剪脑壳”
不是把脑壳煎掉, 而是理发的意思。
比如:“你头发好长了,该去剪脑壳哦“
46:“贼娃子“
小偷的意思,含有厌恶的成分。
“昨天晚上来了贼娃子,把他们家香肠偷光了“
47:“棒老二“
意思是旧社会的土匪,强盗。
比如:“以前这山上有棒老二住起的“
48:“篓“
四川其他地区主要是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但是在南部话中,更多是形容一个人思想有点“黄“,样子有点色。
比如:“你好篓哦,还要看这些黄色书刊。”
49:“黄棒”
形容一个人做事情,一窍不通,是个外行。
比如:“他开车是个黄棒的嘛,你还喊他当司机?”
50:“抓”
动词:用脚踢的意思。
比如:“我用脚抓了那东西两脚”
51::“尔了“
把东西扔了意思
比如:“那个香水我还没有用,你就给我尔了撒?“
52:与身体相关的别称:
拳头-----"定子"
膝盖-----克膝头儿
足踝骨-----螺丝骨、螺丝拐
耳朵-----耳瓜子
手肘弯-----倒拐子
汗毛-----苦毛子
53:“讨口子”
乞丐的别称。讨口是一个动词。
比如:“昨天下午,我家里来了一个讨口子
54:“戳拐”
办事出差错,出了问题。
比如“喊你不要去你硬是要去,这下戳拐了撒。“
55:“劳慰”
表示感谢,慰劳的意思。
比如:“小王,帮我把电脑背回去,劳慰你了哦”
56:“打幺台”
以前农村家庭用匠人常用的方式,指中午饭前的一次加餐。(因为通常午饭都煮的比较晚)
比如:“王师傅,辛苦了哦,我给你打个幺台哈。“
57:“带把子“
语言中夹带粗俗词,说脏话。
比如:“都是初中生了,说话还在带把子。“
58:动物的别称:
蚯蚓-----曲鳝
蜘蛛-----车蛛子
蟋蟀-----灶鸡子
蟑螂-----偷油婆
蜻蜓-----丁丁猫
蟾蜍-----癞克宝
青蛙-----客妈儿
蝙蝠-----夜边花(儿)[是儿化音]
蛇 -----长虫(我们那里还叫"乌烧鞭")
老鼠-----耗老官(儿)[是儿化音]
59:“千烦“
形容孩子家很调皮捣蛋,到处惹是生非。
比如:“老张家的娃娃千烦的很,看到就头痛“
60“撅人“
骂人的意思。比如:“老王的老婆脾气好大哦,动不动就要撅人。

参考资料:http://www.fyan8.com/qita/sch.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9
其实四川话属于北方语系。说四川话很容易,就是普通话的四声和三声交换,就是四声说成三声,三声说成四声。然后记一些方言就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