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等八年级下册物理及数学复习方法及提纲

明天下午考试了。想恶补一下。 这学期没怎么好好学 剩下几科90分以上不成问题。 就是这两科有点头疼。

物理
1.电压
⑴电压
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⑵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①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②单位换算关系:1 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③常用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
手机电池:3.6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电压表及其应用
⑴电压表
①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刻度盘上标有符号V和表示电压值的刻度.
②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3V和0~15V,分度值分别为0.1V和0.5V.
③读数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
⑵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中.
测量电路中某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将电压表与这个元件并联.若要测量电路中某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将电压表并联在这段电路的两端.
②连接电压表时,应让电流从红接线柱(“+”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黑接线柱(“-”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这时测的是电源电压.
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⑴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
U=U1+U2
⑵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
U=U1=U2
4.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⑴电阻
①定义: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②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①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②换算关系:1kΩ=1000Ω 1MΩ=1000kΩ
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⑴决定电阻大小的内部因素
①导体的材料
②导体的长度
③导体的横截面积
在相同的条件下,材料相同的导体,电阻大小通常不同;其他条件不变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⑵决定电阻大小的外部因素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金属导体的电阻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没有作特殊说明的时候,一般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即一般只考虑内部因素.
6.变阻器
⑴变阻器及其作用
变阻器是一种利用改变电阻线的长度的方法来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它的主要用途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常见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⑵滑动变阻器
特点:能连续的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数学
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 ;当n为正整数时, (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自己复习)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6.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追问

都不全那- - 物理还有电功率 电磁什么的呢。
数学也只有一章啊= = 再帮我找找吧。 大哥、 好了继续给分。
谢了。急用

追答

http://www.5ykj.com/shti/cuer/43488.htm(物理)
http://blog.163.com/jhezmlh@126/blog/static/3544828220106149534724/(数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