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问题

1.“荣国府贵姓庆元宵”有对贾妃两次落泪的描写。请问这两次描写分别表达了贾妃什么样的心理?
2.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都去探伤,通过此情节,请说说钗,黛两人对宝玉挨打葛优怎样的反应,宝玉对两人又分别有怎样的态度?
3.第六十三回中,为庆祝宝玉生日,怡红院开夜宴,在“占花名”的行酒令中,宝钗,黛玉各占得什么花名?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安排?
4.第五十四回的“时宝钗小惠全大体”。这个回目集中体现在一个“时”字上。为什么称之为“时宝钗”呢?
5.晴雯死后,贾宝玉有哪些表现?
为什么答案都不一样,求高手回答

1 第一次落泪表达了贾妃虽然是贵为皇妃,却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落泪表达了贾妃的伤心离别之情,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的不忍,以后果然没有在见过家人。
2 挨打后,黛玉哭的伤心,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的真心。而宝钗此时也微微透露了他对宝玉的爱恋,也是出于真心,只是宝钗更淡定。宝玉此时对她们二人其实是难舍难分的。
3 宝钗的是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为花王,作者想表达宝钗是个冷心肠的美人,所有花王之名,但却无情。黛玉的是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作者表达了黛玉的临水花开的娇媚和忧郁。
4这一回让宝钗管家,宝钗平日里为人淡漠,在这时却能提出管家的中肯建议和对于人情世故的见解,时就说明宝钗还是知道关心人情世故的,不像黛玉只知道和宝玉恋爱。
5 宝玉知道了王夫人的阴狠恶毒和袭人的暗中高密,因此为晴雯做了文章纪念她,同时也开始慢慢觉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1
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的。。楼主有时间最好看看原著。。。
1.元妃喜极而泣、终于见到父母兄弟了。另外,元妃在勾心斗角的后宫里一定很孤独、很劳累,回到家感叹而泣。
2.钗黛都是叹息吧,林妹妹还把眼睛哭得像桃核似的,并说“你就此改了吧”。宝玉对宝钗没什么特别的,倒是挺心疼林妹妹的、也听林妹妹劝。
3.宝钗:牡丹花。黛玉:芙蓉花。
以花喻人,宝钗圆滑富贵、美丽大方,而黛玉孤高清洁、亭亭玉立。
4.“时”字有些“及时雨”的意思吧,主要是指宝钗的机敏贤慧,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做什么,识得大体。
5.宝玉有些难过,还为晴雯写了祭文《芙蓉女儿诔》,在假山祭晴雯。毕竟,在宝玉眼里,晴雯至少也是一个敢说敢为的好朋友。

ps:楼主不要去看神马刘心武讲的,基本上50%~60%都是有问题的,红学界、红学会都很鄙视他的某些自以为是、不讲理据的观点。看原著是最好的。追问

宝玉挨打,钗黛都很伤心,但宝钗含责备之意,她觉得宝玉不该沉迷在女儿身边,应当为功名家业着想。黛玉因看其伤的很严重,眼睛都肿的像桃子似的。她只劝宝玉“从此你就都改了罢”,是为他着想。是吗?
写了一篇祭文,好像还把某个丫头当作是她,又纠缠起来,是吗?
时通“智”,通假字来的,是吗?

追答

宝钗的性格比较像士大夫一类的人,她崇尚报国安社稷,所以她觉得宝玉这样混在胭脂堆里本来就是不对的。而黛玉这么说只是不希望宝玉再受皮肉之苦,并不认为宝玉是错的,她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和认可宝玉。
祭文是写给晴雯的,晴雯并不是小丫头,而是怡红院(宝玉的)贴身大丫头,和袭人是怡红院里最重要的两个丫头。晴雯较之袭人更天真泼辣,她对宝玉多一份友情、少一分爱慕,但是正是她的倔强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老婆子们在王夫人面前诽谤她、说她勾引坏了宝玉(其实那些都是袭人做的),后来王夫人间接逼死了晴雯。当时宝玉祭晴雯时,黛玉正好路过,觉得写得好,于是两人就聊天什么的。。(真不知道曹公是怎么想的,在祭祀时还让宝黛聊天。。难不成他预料到他写不完了,想加点戏?好吧,无视了~~)
“时”应该不是那么解释,联系那章,宝钗是在夏金桂那里受了委屈,顾全大局,应该是审时度势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11
那么多..一下子也说不完.建议你去看 刘心武的品红楼
第3个回答  2011-07-11
问题很深刻,自己看看系列讲座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