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来历 中秋节在什么时候成为固定节日的

如题所述

中秋节在唐朝的时候开始成为固定节日。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来历只有四种说法流传较广,不过中秋的习俗还蛮多的,顺便介绍两个中秋的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之一:隋末唐军军饷说 🌹

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裴寂生于公元573年,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明。等到了十四岁那年,裴寂出任了主簿一职,可谓是年少有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裴寂结识了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好友。从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的统治开始,裴寂就一直跟随在李渊的左右,为他出谋划策。裴寂当时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将原本要进献给隋朝皇帝的粮草、马匹、盔甲等物品转送给李渊。这些东西成为了李渊起义的重要物资,而李渊也愈发的信任裴寂了。

李渊不断获得战争的胜利,沿途吸收了许多士兵。士兵一多,粮食就不够吃了,许多士兵开始挨饿。李渊见到此景,心中十分不忍,但又苦于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李渊被这件事急的上火,而时任长吏的裴寂见到后也跟着李渊着急。当时恰逢八月十五,天上的月亮又圆又大,非常像一张大饼。看着天上的月亮,裴寂心灵福至,想出了月饼这一食物。月饼这一食物,既方便携带又能很好的补充士兵的体力,裴寂成功的解决了粮食不够多的问题。

唐朝以后,中秋节成为赏赐群臣,开始成为固定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中秋节来历之二:源于周礼说 🌹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由于《礼记》有“秋暮夕月”的记载,祭月、赏月、拜月的习俗流传千年,中秋节正好在秋高气爽的月圆之日,所以提起中秋节,人们总会想到月亮、赏月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神秘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之三:起源农业生产说 🌹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农业耕作是古代中国立国之本,农业可说是古时人们营生的命脉,就好比当今的城市生活:倘若停止了经济运作,整个社会就会马上瘫痪。“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如今,随着我国秋收、秋耕、秋种季节的临近,各地的农机公司也迎来了农机具销售高峰,而农民也开始抓紧时间选购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国家补贴农机具,为即将开始的秋收、秋耕、秋种工作做最后的准备。


🌹中秋节的来历之四:源于嫦娥遥祭说 🌹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了,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民众的生活非常艰难。后来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在昆仑山顶,用弯弓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

后羿受到了天下人民的爱戴,又取了帝俊的女儿姮娥,就是大家熟悉的嫦娥。后羿收了很多徒弟,传授自己精湛的箭术,生活空闲之余,都会带领自己的徒弟出去打猎,一边磨炼箭术,一边采集食物。

后来,后羿去了昆仑山求取道术,在回来的途中碰到了前来访友的西王母。西王母知道后羿一直都想修炼成仙,为了表彰他为天下百姓所做的功劳,西王母就赐给了他一颗不死仙药。后羿还想为自己的妻子在求一粒,但被西王母拒绝了。

回到家后,后羿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嫦娥,并答应不会丢下嫦娥,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将不死药交给了嫦娥保管,不料这些事情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给听到了,面对着成仙的诱惑,他拒绝不了。

蓬蒙在后羿带领弟子出去打猎的时候,找了个借口留了下来。等后羿走后,他马上来到后羿的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被逼无奈的嫦娥只好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升月宫成仙了。蓬蒙看到嫦娥飞升成仙之后,知道自己的师傅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就逃走了。

后羿回来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思念妻子夜不能寐,他看到月亮之中,似乎有自己妻子的影子,连忙命人拿来妻子爱吃得点心,遥祭嫦娥。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习俗之一:吃月饼🌷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习俗之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习俗。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中秋节当天每家每户都热闹非凡,竹条扎制的灯笼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家亮月明,所以屋里屋外的气氛都温馨幸福。所以为了以防人散场冷而让人有突然的失落感,建议把家中的小灯开着,即使散场了,也不会觉得特别的空档。  而且中秋节财神闻热闹而出现,最好在家中财气位点灯,方便给财神引路。这样也可以给家宅旺财招运哦。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和来历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8
1、在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2、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3、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