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贵人语迟

如题所述

常常有人用“贵人语迟”来形容说话晚的孩子:晚说话的孩子好,那是聪明的象征。

孩子语言发展的时间表

从婴儿出生之后,就开始咿呀学语,逐渐的孩子们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慢慢的宝贝开始接受外界的语言刺激,他们会模仿着家长对他们说过的话去尝试发音;

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语言进程表,那么我们也具体了解一下不同的年龄阶段,宝宝的语言能力都是如何发展的吧。

0-9个月:发声

9个月内的婴儿,他们与世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主要就是发出声音,无论是哭还是笑,亦或是一些不成音调的古怪音节,在这一阶段,孩子是没有认知能力的,听不懂大人说的话,只会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是开心还是难过、想吃饭还是想便便等这些简单的生理反应。

9-18个月:理解与模仿

到了这一阶段,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他们开始逐渐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或者词语,并学会将学到的词语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对于家长的简单指令孩子也能够听懂并执行了。

18-24个月:词汇增加与复杂指令

一岁半到两岁左右,孩子积累的词汇量会有所增加,慢慢的能够积累30个以上的词语,对于超过两个步骤的复杂指令孩子也能够慢慢理解了。

2岁-3岁:语言积累期

这个阶段尤为重要,处于语言积累期的孩子,认知能力进一步的得到提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只会说简单的词语,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教给他们更多的词汇,也给孩子更多的说话机会;

此时孩子就如同一个“蓄水池”,当他们掌握的词句足够多的时候,就是“蓄水池”倾泻的时候,到时就进入了下一阶段——语言爆发期。

3-5岁:语言爆发期

从三岁左右开始,孩子的语言储备基本完成,他们说话的“闸门”就会在某一天突然打开,孩子开始越来越能说也越来越爱说,此时就需要纠正孩子的发音,多与他们交流,减少孩子无意识的语言,并且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9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说话早、走路早、长牙早,一切的生长发育都能正常甚至能走到同龄人的前列。但在现实中,有很多的孩子到了两三岁还只会喊爸爸妈妈,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语言理解力差,去了幼儿园无法适应屡屡被劝退。
这是典型的语言发育迟缓,需要尽早干预。但是很多老人却抱着侥幸心理和无所谓的心理,认为这是“贵人语迟”“等大大就好了”。确实,每个孩子的说话时间不同,但如果已经落后于同龄人半年以上甚至一年以上的差距时,你还敢堵吗? 你要知道,能“大大就好”的孩子,只是凤毛麟角、万里挑一,你怎么就敢用这渺小的几率来堵孩子的未来呢?
辟谣:贵人语迟?
人们常说“贵人语迟”,其实只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想象,并不科学。单纯把孩子晚说话认为是一种大富大贵的表现,是非常可笑的。甚至有人把爱因斯坦搬出来说话,说像他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三岁还不会说话,九岁说话都不流利。凭借这样的“论据”就误把孩子说话晚等同于聪明,未免有些太过牵强了。
▼追溯“贵人语迟”的原义:
“贵人语迟”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
贵人语迟,原义是形容那些有谋略而不善于言谈,非常有行动力的人。
人们只取这句话的前四字,形容孩子虽然学会说话晚,但聪明能成大事,显然是断章取义了。
另外,大家常说的贵人语迟、金口难开也是有年龄限制的。如果在2到3岁的年纪,仍没有学会说话,那么家长就要尽早干预,确诊下是否属于语言发育迟缓。
孩子说话晚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家长需要首先考虑的,是孩子说话晚是否存在遗传。另外,孩子的听力或智力如果存在问题,也会导致说话比较晚。如果是这些生理性原因,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2、心理因素
很多孩子对学说话有明显的排斥情绪,很可能是父母逼得太紧,比如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字说话,造成反效果。孩子一旦对说话和语言产生厌恶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家长一定要及时和孩子交流。
3、家庭因素
如果父母本身沉默寡言,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就容易受到影响。有时父母说话的语速过快或过慢,就会导致孩子没办法做到模仿学习,慢慢就丧失了学说话的兴趣。
引导孩子学说话,家长要走出误区
语言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大多数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1到3岁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两岁儿童的词汇量能够达到270个字,如果孩子已经两岁但语言匮乏,家长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父母和孩子很少说话,用电子设备代替自己的陪伴
这种情况在年轻父母身上尤其常见,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对于孩子的关注度并不算高。很多时候,他们看到孩子哭闹就会用iPad或者手机打发,以此获取自己的私人时间。可久而久之和机器做伴的孩子,语言能力会慢慢减弱,学会说话的时间也无限期延后。
孩子的语言在一开始就是模仿和学习父母而得来的,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最基本的陪伴和交流,那么孩子学会说话的时间肯定会晚。因而,在必要的时候,父母要讲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尽量保持语速慢一些,才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误区二:父母太“善解人意”,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
很多父母在照顾孩子时非常细心,孩子稍微哭一声或叫一声,爸妈就知道他是饿了还是拉了。这样细致的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表达的机会,对他的语言发展并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指着一个物品时,不要着急替孩子回答,让他自己组织语言说出。一开始也许表达的意思并不准确,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会不断提高。
误区三:生长环境复杂,方言和普通话交叉使用,导致孩子混淆
很多家庭中可能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孩子,老一辈的人经常习惯用当地方言来交流,这会让正处在语言发展时期的宝宝疑惑。想要学习模仿大人语言的宝宝,在听到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另外,很多家庭中喜欢用叠字来和孩子交流,父母认为这样的交流方式非常可爱,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其实,这样的交流方式无形中延长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时间,毕竟正常交流时,我们并不是用这种方式,也不会用这样的组词方法。
误区四: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或者嘲笑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
很多孩子一开始学说话时发音可能不准确,父母出于好玩的心态就会不断重复孩子的错误发音,甚至有时会逗弄孩子。但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准确或比较难听,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铂知儿童语言UP3,让宝宝早开口
铂知儿童语言UP3,是目前改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最受认可的方案之一。铂知儿童语言UP3
,针对大脑发育、肠脑发育、神经发育,精选6大核心营养素,权威认证、科学配比,提高脑神经生长关键性蛋白—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元分化、增殖、链接,全面助力儿童语言中枢发育。同时,依循儿童语言发育4个时期,根据孩子现有语言发育水平,量身定制专业的、有趣的、实用的、精准的分阶语言训练内容,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老师在线解疑答惑,让孩子语言发育快速提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