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 报名条件有哪些

如题所述

强基计划主要是成为了一些高校展开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的试点,强基计划主要在智能科技、新材料、高端芯片与软件、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但是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强基计划突出了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理化、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报名一般要求考生高考成绩优秀,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及以上;基础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或者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中获得全国决赛获得奖项的考生才能报名。

培养须知:

“强基计划”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基计划的实施,将会进一步鼓励学校从培养学生奉献社会。

建设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探索大、中、小贯通培养策略和路径,加强学生生涯规划发展指导,推动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等方面加大实践探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规则,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对于以高考成绩入围高校考核的,有关高校在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下同)上,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名单。

对于符合高校破格入围条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应达到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要求,且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扩展资料

实施强基计划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监督相关高校在本地开展强基计划录取工作。

有关高校是本校强基计划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校有关考试招生和培养工作负总责。要统筹兼顾本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根据文件要求认真制定招生和培养方案,确保相关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平稳有序。

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强基计划的宣传解读工作,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咨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教育部将强基计划招生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巡视和督导的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30

即强化基础学科计划,首批36所“双一流A类”高校试点实施,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进行。根据《意见》,“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基本上都将考生划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条件大多是,考生高考成绩需高于本省一本线或高于一本线一定分数。

2、第二类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条件大多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及以上奖项,且高考成绩高于本省一本线(一段线/特殊类招生控制线)。两类条件的入围比例分别为3比1、4比1。

扩展资料

根据目前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各校均规定,考生只能报考一所试点高校的强基计划,每位考生可以填报的专业数目则为1~4个不等。

 比如中山大学表示,限报1所高校+X个专业。武汉大学的政策是,高考入围者和破格入围者可报考多个专业,但仅可入围唯一专业。南京大学的政策是,高考分数入围考生可报3专业,破格入围只可报1专业。

此外,大部分高校文理考生均可报名,但也有部分高校仅招收理科生,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河南招生仅为理科考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校招生负责人解疑:名校强基计划招生咋报名、咋考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29

什么是“拔尖计划”2.0?

“拔尖计划”2.0是教育部在2019年提出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
计划在2019—2021年,分年度在不同领域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鼓励学校基于学科特点,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三个领域开展自主探索、实现特色发展。着力培养未来的杰出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
作为国家首批国家基础学科的培训计划,各高校都相当重视,更是提前批录取优质生源的重要渠道,对各高校意义深远。

“拔尖计划”2.0培养什么样的人

经过拔尖计划1.0 的探索积累,拔尖计划2.0在人才选择上要把握4个字:选、寻、留、创。
选,要选出天才、鬼才。寻,要寻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给天才、鬼才留成长的空间。创,要给偏才、怪才创机会。做到选、培、调有机衔接。

“拔尖计划”2.0与1.0的区别

拔尖计划 2.0 与 1.0 的区别在于拓围、增量、提质、创新。1拓围拔尖计划 2.0 实施范围从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覆盖数学、物理学、 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药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17 个专业类。其中,新增了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基础医学(药学)。2增量教育部计划2019—2021年分年度遴选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包括190个左右的理科基地、60个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个以上的医科基地。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3提质汇聚一流师资、一流学生、一流条件等优质资源,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瞄准世界最好,让拔尖学生在国际竞争中成长为全球科学领军人才。4创新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者交叉融通的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学生可实现自主选择发展、本硕博贯通培养并重。
其中,在选拔范围上,相比较拔尖计划1.0选取17所高水平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拔尖计划2.0“只唯水平、不唯身份”,强调中央高校重视综合优势,地方高校重视特色优势。


在选拔机制上,通过入校二次选拔、高考“强基计划”、高中“英才计划”等方式选鉴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拔尖人才。在培养机制上,拔尖计划 2.0 的三制是重要的培养载体、培养手段、培养路径。学生可实现自主选择发展、本硕博贯通培养并重。


“拔尖计划”目标

据了解,拔尖计划 2.0 有几个目标:1、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上发力;2、面向“后天”拔尖计划1.0做了10年,定位是做大,从无到有做起来,瞄准的是明天;3、培养“小众”培养关键少数,培养领跑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探路者;4、培养科学原创人才,抛弃学科情节,从学科中心变成培养中心,从教师中心变成学生发展中心,把高等教育的作用从支撑服务转向先导引领,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拔尖计划”与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将采取高中英才计划、高考强基计划及入校二次选拔三种人才选拔机制,辅以综合评价,动态进出。在新高考改革浪潮中,作为衔接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强基计划”,是继高考改革以来,大学招生、选拔、培养模式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它对高中生的影响将更为深远:今后想进入顶尖大学的考生,大概率要通过“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将高考成绩、高校校考(综合素质测试)分别折算成了85%、15%。强基计划一开始就亮出了“王炸”,首批试点的36所高校,就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A类,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顶尖大学。

强基计划未来趋势

看了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可以看到:决定入场的因素在“85%”,而真正决定命运(录取与否)的,却在“15%”。表面上看,新模式招生中,高考占据了85%的权重,但折合成百分制后,它们的分数级差却被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对于名校而言。
剩下的15%,是如何拉开差距的呢?这意味着,高考成绩以外,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1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校考环节通过大量的竞赛知识和超纲知识来增加选才区分度;2清北等名校考察形式越来越灵活化、多元化,课外知识的广度和创新性思维,远比只会考高分重要。
在强基计划中会破格录取“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一些偏才怪才、五大学科竞赛金牌、银牌选手,属于这一类考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强基计划未来是朝着竞赛的方向发展的。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遴选工作》(详细报告内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22
ji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强基计划报名条件由招生高校制定,具体可参考所报考高校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报考条件等信息。
已知的是强基计划报考条件是要求高考总分占比不低于85%,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