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胆囊息肉直接的具体原因现在还不好讲,胆囊息肉的产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因素有:第一个,是解剖因素,就是胆囊长的不规则,胆囊的排空发生障碍,这是解剖学因素,是先天性的没办法改变,所以胆囊息肉有家族性,有的父母、孩子都容易会长;第二个,是饮食没有规律,空腹时间太长、熬夜、早饭经常不吃,也会容易长息肉;第三个,是在慢性胆囊炎基础上长出息肉,本来经常慢性胆囊炎,总是右上腹疼痛,胆囊壁毛糙、壁厚,时间长了就会长出息肉;(第四个),是高胆固醇血症,它是来源于胆固醇的含量过高,会发生胆固醇性的息肉,时间长了也会变成炎性息肉,会越来越大,(引起胆囊息肉以)这几个原因为主。指导意见:目前西医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可以根据病患病情严重程度决定,也有徳脯的利泹舒搽促进胆囊代谢。降低胆固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1

由于胆囊息肉是很多胆囊疾病的统称,故病因各异

    基本病因:胆囊息肉或许与如下因素有关:

    胆固醇代谢不良

胆固醇异常可能导致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发生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炎性息肉。刺激可以使胆囊粘膜增生,突出而形成炎性息肉。

有一种黄色肉芽肿性炎症,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胆囊上皮增生和肌层肥厚的特殊结构(R-A窦)被浓缩的胆汁与黏液所堵塞,逐渐膨胀甚至破裂,R-A窦内的胆汁和黏液进入临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同时胆汁又降解为不溶性的胆固醇和脂质,使组织细胞汇集增多,从而形成黄色肉芽肿。

2.诱发因素

研究提示,年龄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但与发病也存在一定关联,50岁以及以上者发病率相对较高

第2个回答  2022-03-03
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大多为良性的一组病变。病理上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
胆囊息肉的主要病因一般有胆固醇代谢不良、慢性炎症,好发于饮食不规律者、社会压力过大者、不爱运动者、饮食油腻,经常饮酒者,年龄较高也是诱发本病的因素之一。
1、真性肿瘤
(1)上皮来源:乳头状与非乳头状腺瘤。
(2)间质来源:血管瘤、脂肪输、平滑肌瘤、颗粒状肌母细胞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
2、假性肿瘤
(1)增生性:腺肌增生症(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腺瘤样增生(乳头状、海绵状)。
(2)组织异位:胃、肠黏膜、肺、肝、肾上腺组织、甲状腺组织。
(3)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
(4)其他:寄生虫感染、纤维黄肉芽肿性炎症。
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无明显症状、息肉体积较小的患者可暂不进行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其余患者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一般属于短期治疗,可以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一般可以使用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一般对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进行饮食指导,如少吃油性食物,包括动物油、干果、坚果等,加强锻炼,增加组织消耗,血脂过高,建议内科降血脂治疗。
第3个回答  2020-09-01
 1、胆汁分泌过多。
  胆囊息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而引发的,因为当胆囊过度的浓缩胆汁时就很容易被胆汁所腐蚀损坏,从而引发炎症,接着就会出现胆囊炎,胆囊炎的出现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时间长了就会使得胆囊壁不能很好的愈合,这就形成了胆囊息肉,这也是导致胆囊息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饮食不规律。
  胆囊息肉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饮食是有很大关系的,患者如果长期饮食不规律就会使得胆汁不能很好的分泌,尤其是经常不吃早餐的人,会使得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而胆汁就会在胆囊中滞留,从而形成胆囊息肉,由此可见,饮食不规律也是导致胆囊息肉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因素。
  现在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人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情况,或者是经常愤怒、抑郁等,这些不良的情绪也是会导致胆囊息肉发生的,另外,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原因都是因为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的,这也是导致胆囊息肉形成的一大重要因素。
第4个回答  2020-09-03

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胆汁分泌过多。第二种,饮食不规律。第三种,社会环境所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