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什么症状

·有了强迫证改怎么办。强迫症是什么症状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如有以上这些表现,可确诊为强迫症。\x0d\x0a强迫症的主要症状:\x0d\x0a(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x0d\x0a(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x0d\x0a(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x0d\x0a(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3

反复洗手、卫生纸沿边撕、筷子朝一个方向摆、沐浴露一定要挤3下…忍不了的强迫症日常

第2个回答  2007-06-08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 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即使佛教都说佛不能直接救你,要你自己开悟。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则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5-31
强迫症患者的认知模式分析:
对于强迫思维的病人来说,闯入性强迫思维会引发他的某些负性自动想法。既,闯入性的强迫思维会引发病人某些消极的、负面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想法。当这些难以接受的侵入性想法与病人自身的信念系统相互作用,引发负性自动想法后,就会引起病人的焦虑和痛苦。夸大的责任感和自责是强迫症病人信念系统的中心主题。强迫症病人一般都有一下5种功能失调性信念:

一、 想到什么行为,这个行为就可能会被做出来。
如:某人在开车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自己会撞到路边的行人或者树木(这就是闯入性强迫思维),他就会认为这样的事情很可能真的会发生,再联想到这件事发生的严重后果,从而产生恐惧,痛苦和焦虑;于是,他想尽方法来控制自己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但结果是他根本无法控制,这样就进一步加重了他的恐惧,痛苦和焦虑。

二、 如果不能够制止对自己或者是对他人的伤害想法,其罪过与实施伤害的元凶相等。
如:某人头脑里经常出现家人被害或者死亡的画面(闯入性强迫意向),虽然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这种想法,就会认为自己的罪过与真正实施这种伤害的元凶是相等的。

三、 其他因素不会削弱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如:某人害怕自己把病菌带回家传染给家人,而进行反复的清洗。如果他/她本人或家人得了什么病,是由于其他因素得的病,而不是由于他/她把病菌带回家造成的。可他仍然会认为这完全是他/她的责任。

四、 如果一个闯入性想法发生了而没有被压制下去就等同于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
如:某人经常会想到自己和家人或某些熟人发生性关系(闯入性强迫思维),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这些想法,会认为自己真的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从而觉得自己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进而产生自罪自责的想法,引发自己的痛苦焦虑情绪。

五、 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
如:某人有很多强迫性思维和强迫行为,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思想所致,自己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这些想法。但,事实上之所以称为强迫就是因为自己无法控制,可病人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从而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他不能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强迫症。

EX/RP治疗:
EX/RP疗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对强迫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初对15个强迫症个案的追踪研究发现,对其中10个强迫症患者非常有效,对其他5个强迫症患者也有相当的效果,5年后的追踪调查发现,15人中只有2人复发。对330名完整完成EX/RP治疗的病人研究发现,有86%的病人症状显著缓解。对376名完成EX/RP治疗的强迫症患者29个月的追踪调查发现,76%的病人保持了显著的疗效。
在我本人应用EX/RP疗法治疗的17名强迫症患者当中,有12人效果非常显著,4人效果比较满意,1人无效(其共病为严重的抑郁症,现已修改治疗方案,先对他的抑郁症进行认知治疗)。
EX/RP治疗前的准备:

一、由于绝大部分强迫症病人,病程都较长,一般都在十年以上,他们第一次主动求治的平均时间是在首次发病后的第7年。由于病程较长,他们首次发病时的情境大部分都已记不清楚,当时所恐惧的事情或想法自己也很难想起来了。现在所能观察到和患者本人能够自我觉察到的只是目前的强迫思维内容和强迫行为,而且由于强迫的转移和泛化,目前的强迫内容和最初发病时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在开始实施EX/RP治疗之前,治疗师要花一定的时间,应用心理治疗的专业技术对患者的外在恐惧线索、内在恐惧线索、恐惧的后果、信念的强度、回避行为与仪式行为进行探索和评估。

二、几乎所有的强迫症患者都有大量的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历史,有些病人也接受过类似于EX/RP的治疗。很多人对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这时要详细调查以前的治疗对病人产生的影响,分析以前不成功的经验以及哪些方面是有效的。要让病人知道过去不等于未来,以前治疗不成功并不意味着将来进行EX/RP也是无效的,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

EX/RP治疗原理:

一、 打破情境与负性情绪体验的错误连接
使病人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病人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病人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病人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使病人体验到并相信他们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二、 打破强迫行为与缓解病人痛苦的错误连接
强迫思维让人产生痛苦,强迫动作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强迫洗手和反复检查的病人,其痛苦和焦虑在实施了强迫行为之后获得缓解,结果病人认为这种强迫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强迫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治疗的目的是打破这种强迫行为与缓解病人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病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强迫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

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实施强化EX/RP治疗可以在一个月内使病人的强迫症状得到显著缓解,随后的一到两年里进行巩固治疗和防复发治疗。

注:以下三类强迫症病人不适合马上进行EX/RP治疗
一、 有酒精依赖或者物质滥用的病人,在接受EX/RP治疗之前,最后先接受相关治疗。
二、 有明显错觉和幻觉的病人,不适合接受EX/RP治疗。
三、 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病人,最好在EX/RP治疗之前,先接受针对抑郁症的治疗。(30%的强迫症病人并发患有抑郁症,这需要治疗师在实施EX/RP治疗之前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

关于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至少60%的病人服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反应。但是平均看来,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最多达到中等水平。而且,强迫症状的改善需要药物维持。在一个严格控制的双盲研究中,停止药物氯丙咪嗪几周后,90%的病人复发。
第4个回答  2007-05-31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neurosis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临床表现
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一、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1、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3、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4、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5、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二、强迫动作:
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三、强迫意向: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