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的师说读后感

如题所述

  读韩愈《师说》,谈家庭教育
  韩愈先生是我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这篇文章是韩愈先生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文中“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而今不仅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亦师焉,无惑矣,而且愈演愈烈。你看,小学、中学的大门前,停满了各种小轿车、各式的摩托车、各样的电动车挤满了各色的人。上学、放学的高峰期,交通拥挤,混乱无序。每周的五天如此,周末亦如此,接送孩子上奥数班、英语兴趣班、美术班、舞蹈班、钢琴班、等等,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早已超越韩愈老先生所说的“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至于韩愈老先生认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之稍亡矣,不耻相师日盛耳。有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以及各种专业培训学校等,士大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皆可学习,韩愈老先生也应含笑九泉了。然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现代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
  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信息化时代,大众家庭主要是以三口之家为主,独生子女多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年轻的父母在职场上艰难打拼,讨生活,以重金为孩子选择满意的学校,却忽视了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每一个人的社会化,不仅需要家庭的哺养,更需要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孩子在家庭中学会走路、说话、行为规范、生活自立;在家庭中获得身心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而且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过渡到劳动。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作为父母的能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送到老师家里补习,就是老师的事。”于是整天忙自己的:公司的业务、方案、设计;朋友间的应酬酒会、舞池、牌桌等。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由,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一旦孩子学习成绩差,就兴师问罪。
  孩子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好环境并不是用经济来衡量的,而是民主气氛如何。尊重孩子,等于让孩子学会了尊重父母,尊重别人。有机会让孩子品尝一点父母工作的艰辛和喜悦,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了解“家情”,与父母共同孝敬长辈,使孩子享受到家庭民主的权益,逐步懂得“家”的含义,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
  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的,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家长耐心细致地引导和认真严格地监督来完成的。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好的行为和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以“佛理散文”著称的林清玄先生在《期待父亲的笑》一文中写道:父亲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我对自己的成长总抱着感恩之心,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基础是来自于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给了我一个乐观、关怀、善良、进取的人生观。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一个社会的国民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举,才是完整的国民教育,三者相互影响、作用、制约,而家庭教育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1
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了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句说明了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 “从师而问焉” .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 “圣益圣” .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所以为了避免问题的积攒,要做到平常不耻下问,把问题分散的解决。这样量的积累后就会有质的飞越,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三个人行走必定有一个会是我的老师。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会有些方面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耻学相师。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每个人都可以作别人的老师,只是看你擅长哪方面了。
《师说》这篇文章蕴含着许多从师问学的道理。作者韩愈想借此激励后人不耻下问的努力学习,同时也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希望后人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