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哪个进士最年轻?

如题所述

古人流传下来的许多话都是很有道理的,这道题目中说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不例外。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得从明经和进士说起。

明经与进士即是古时候选取官员的两种科目,同时也是古代读书人考取的两种功名的名称。题中的老和少指的是人的年龄,所以此处的明经和进士指的是两种功名。那么为什么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呢?

明经作为古代选取官员的科目起源于汉代,终于宋代,明经是明习经典的简称,汉武帝起独尊儒术,所以这里的经指的就是儒家经典。 

"三十老明经"的字面意思是说三十岁的人才考取明经,那已经算很大的年龄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考取明经的难度其实不是很大,尤其是相对于考取进士的难度而言。

"五十少进士"意思也很直白,五十岁能考取进士都算年轻的,这反映的是古代考取进士的难度之大。

明清时期虽然没有明经这个说法,但这个时期的明经就是贡生的代名词,贡生本身也只是比较优秀的秀才而已。 

而要考取进士则难多了,秀才需要先考过本省三年一次的乡试成为举人,在此基础上再考过次年在京城举办的全国性的会试后成为贡士,然后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成为进士。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时期乡试和会试的录取率有所不同,但一般乡试录取率不会超过10%,而会试录取率更低,一般在5%左右。

这样算下来,秀才考取进士的比例比百里挑一还要低,所以不难想象考进士是有多难。此外,历史上最年轻的进士应该是清代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他17岁就高中进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5
三十岁考得明经算年纪大的了,但是五十岁考得进士却是比较年轻的,这句话是说明明经好考,进士难考。最年轻的进士是明朝的程敏政,是个神童般的人物,二十岁考得进士。
第2个回答  2020-07-15
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太严格,进士名额特别少,而考生又特别多,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中进士。而最年轻的进士是刘禹锡,在21岁就已经是进士了。
第3个回答  2020-07-15
因为当时明经的科考难度较小而成为进士的难度很大,朱珪是最年轻的进士。朱珪早随父亲搬迁北京顺天府,并在京为官。
第4个回答  2020-07-15
蔡伯俙。3岁就中了进士,北宋时期最年轻的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职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