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是怎么窃取用户信息的?如何防范?

工信部官方微信20日发布的《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2年第3批,总第23批)》显示,工信部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进行检查,截至目前,尚有37款APP未完成整改。

手机APP窃取隐私或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早已不是新问题。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须品的背景下,人们对智能手机的深度依赖决定着其已成为人们的随身物品。

工作开会时携带手机,居家旅游时携带手机,甚至休息时也将手机放到床头。那么,一旦一些APP无视用户权益,随意窥探、收集用户隐私的话,消费者将毫无隐私和安全感而言,沦为被随意窥视隐私的“裸奔者”。

那么,APP到底是如何获取我们的信息?

一般要在手机中装任何一款App,在打开App后都会存在一系列弹窗,来询问用户是否准许开启一些授权,这其中就包括通讯录权限、短信权限、位置定位权限和通话权限。

如果不同意这些权限,App就会自动退出,这也意味着告诉用户——你不同意,就别用。无奈之下,很多人只能同意授权,然后使用App。

但这同时也为这些公司窃取隐私打开了“后门”

除了获取权限之外,还存在更为隐蔽的采集个人信息的方式,比如嵌入SDK(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地图、支付、统计、广告等功能,因此在APP中应用广泛。

但安全隐患显而易见,比如开发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导致SDK安全漏洞;还有一些开发者故意预留“后门”,以便收集用户信息或执行越权操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DK通用性极强,很多APP都嵌入了相同的SDK。在这种情况下,如某个SDK窃取隐私数据,用户即便发现问题也无从查起。

让人难以察觉的数据泄露途径还有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输入法。语音输入法可以采集你的声纹,然后可以通过声音辨识你这个人,甚至可以解锁你的声纹锁;文字输入法可以知晓你的信息内容;地理定位可以跟踪记录你的轨迹;记账App可以知道你的财务信息;社交App可以知晓你的人脉关系和关系远近......

除了个人,还有公司等机构用的比较多的应用,比如会议应用Zoom、企业管理用的钉钉...,通过这些又可以获取公司等机构的信息!

面对形形色色的手机App,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呢?

通过正规渠道下载App

安装App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应用市场下载,防止下载到山寨的App。在下载App之前,仔细核查该App的名称、介绍及下载量、评价等。对于陌生、冷门的App一定要谨慎授权。

限制App获取位置权限

刚下载一个App时,往往会收到很多授权请求,例如开启定位、访问相册、使用摄像头、获取联系人、开启通知等,很多人不仔细查看,便点击确认下一步,因此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过度暴露。

注册、登录时谨慎提交信息

一些App会在用户首次注册或登录时收集用户的信息以进行标记,例如一些招聘App、租房App等,可能涉及到用户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卡等,这些个人身份信息的授权,一旦泄露,很容易被针对。

建议尽量不使用个人真实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等)进行注册登录,如需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一定要确认该App的真实可靠。同时,如果需要提供第三方登录方式(微信、微博等),尽量使用个人信息较少的进行登录。

注销不使用App的账号

对于不使用的App,很多人选择直接卸载,腾出手机内存空间,但后续还可能收到相关的短信及电话骚扰。

建议大家在卸载不常使用的App前,首先将个人信息解绑(如银行卡等),然后再按照流程注销账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6

不少朋友都担心自己使用的手机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从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工信部也持续开展了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但仍有部分App“顶风作案”,面对形形色色的手机App,我们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呢?

1、避免使用山寨App

当前,不少山寨App层出不穷,不仅过度窃取个人信息,甚至还恶意扣费、发送垃圾短信等。这些山寨App极为隐蔽,在视觉设计和名称上,与正版App极为雷同。

建议大家尽量从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App,避免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进行下载。在下载App之前,仔细核查该App的名称、介绍及下载量、评价等。对于陌生、冷门的App一定要仔细了解、谨慎授权。如遇到山寨App侵权的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2、限制App获取位置权限

刚下载一个App时,往往会收到很多授权请求,例如开启定位、访问相册、使用摄像头、获取联系人、开启通知等,很多人不仔细查看,便点击确认下一步,因此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过度暴露。

一般而言,这些授权包含禁止、始终允许、仅使用期间允许等几种类型,建议大家根据个人的实际使用需求,开通相关的授权。如需更改授权管理,可以在手机设置的隐私管理中进行调整。

3、注册、登录时谨慎提交信息

一些App会在用户首次注册或登录时收集用户的信息以进行标记,例如一些招聘App、租房App等,可能涉及到用户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卡等,这些个人身份信息的授权,一旦泄露,很容易被针对。

尽量不使用个人真实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等)进行注册登录,如需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一定要确认该App的真实可靠。同时,如果需要提供第三方登录方式(微信、微博等),尽量使用个人信息较少的进行登录。

4、限制广告追踪

不少朋友表示,自己的手机经常收到广告推送和广告短信。其实,很多都是我们使用手机期间的广告追踪所致,如果被困扰到,可以在设置中进行调整。

第2个回答  2022-04-24
对于app授权 就可能会导致窃取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