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主要有哪些

如题所述

语法——翻译法(传统法)
①时间:18世纪末
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 :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
⑤主要特点:
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⑥成就:
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
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⑦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01填空)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
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
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
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法]古安[英]帕莫·艾盖尔特
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④特点:
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
⑤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
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
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
⑤特点:
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
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
G.有错必纠
⑥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⑦缺点:
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4.视听法(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
②代表人物:[法]古根汉 [南斯拉夫]彼塔尔·吉布里纳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⑤特点:
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听说先于读写
B.强调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
D.整体结构感知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
⑥优点
教学方法活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重视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C.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予以操练
⑦缺点
A.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C.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实际运用不够
5.认知法(认知——符号法)“现代的语法——翻译法”
时间:20世纪60年代 美国
认知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99选择)
②代表人物:[美]卡鲁尔 布鲁纳
③语言学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
④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02填空)
⑤特点:
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反对机械模仿
B.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C.提倡演绎法先讲结构规则,再造句
D.适当使用学生母语
E.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F.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 先理解(认)再操练(知)
⑥优点:
A.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研究
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D.主张“发现学习”,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操练
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00填空)
E.利用学生母语
⑦不足
A.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B.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
C.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
6.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代表教材《跟我学》(00选择)
时间:20世纪70年代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99选择)
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范埃克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01填空)
③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④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⑤特点 功能教学法(99术语解释)
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C.教学过程交际化 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E.强调表达内容 不过分苛求形式 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⑥优点 功能教学法的优点(03论述)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⑦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 如何合理地安排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何把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