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但检查尿常规正常,这是怎么回事?

我当初有尿道炎.有一年多了.在家不会,在学校就会.老是反复发作.今天去检查尿常规正常.但我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中午老要上厕所,左边会痛...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以尿液内有大量细菌繁殖,引起尿路炎症,并以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状等为临床特点。淋证是由肾虚,膀胱湿热为主而致膀胱气化失司,尿道不利,排尿不畅的一类病症。淋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或伴有血尿,或伴有尿浊,或排出砂石等。因此,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的范畴。然而,尿路感染与淋证又不完全相同。尿路感染有的有临床症状,有的则无临床表现。淋证又有热、石、气、血、膏、劳之分,凡有尿路刺激症状,除非特异性尿路感染之外,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膀胱癌、前列腺炎、乳糜尿等均属淋证的范畴。因此,非特异性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中热淋、血淋及劳淋的范畴。
1)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主要病因病机如下:
1.膀胱湿热
感于外者多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窍上犯膀胱,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下注小肠,传入膀胱。生于内者,多因过食肥甘酒热之品,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流入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
2.肝胆湿热
因情志失和,恼怒伤肝,肝气郁结,胆失通利,肝胆郁热,久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循经下注膀胱,酿生湿热,发为本病。
3.三焦湿热
夏秋之交,湿热邪盛,侵袭机体,湿热之邪困阻三焦,气机不利,发为本病;或湿热伤中,中焦不运,升降失司,浊阴不降,下焦不利,湿热内郁,发为本病。
4.脾肾气虚
淋证日久,过服寒凉,伤中败胃,或劳倦过度,损伤脾土,或膀胱湿热久蕴,内伤于肾,致脾肾气虚,脾不运化,肾失开阖,水道不利,湿浊留恋不去,则淋沥不已,时作时止。
5.肝肾阴虚
湿热久蕴,或渗湿利尿太过,伤及肾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阴虚而湿热留恋,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淋沥不已;或阴虚火旺,虚火灼络,络伤血溢,则血随溺出。
6.气阴两虚
淋病治不得法,显证虽去,余邪未尽,停蓄下焦,暗耗气阴;若清利太过,湿热虽去,但正气受伤;或失治,久病不愈,湿热不除,气阴两伤。
总之,本病的病因以湿热为主,其病理损害有两大特点:一是湿热贯穿病程的始终;二是湿热壅塞气机,阻碍气化。本病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肺有关,病初多为邪实之证,久病则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已伤,则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2)如何辩证治疗急性期尿路感染?
急性期,包括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浊,或发热恶寒,偶见血尿为特征。
1.膀胱湿热
主证: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韦。
取滑石、石韦、蒲公英各30克,车前草15克,瞿麦、篇蓄、山栀、灯心草各10克,木通、大黄(后入)、生甘草各6克。
2.肝胆郁热
主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溺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
用车前子、当归各15克,柴胡、泽泻、生地各12克,龙胆草、山栀、黄芩各10克,木通、甘草各6克。
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浑浊,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
取生薏苡仁、飞滑石各30克,白蔻仁、制半夏各12克,杏仁、厚朴各10克,竹叶9克,白通草6克。
3)如何辨证治疗缓解期的尿路感染?
缓解期,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主证: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清泉饮(自拟方)。
取薏苡仁、石韦各30克,党参、黄芪、山药、茯苓、枸杞、车前子(布包)各15克,菟丝子12克,甘草3克。
2.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赤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用益母草18克,山药、茯苓、车前子(布包)各15克,熟地、牡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知母、黄柏、山萸肉各9克。
3.气阴两虚
主证: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沥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山药劳淋汤(自拟方)。
取山药、白茅根、麦冬、石韦各30克,党参、黄芪、茯苓、枸杞、女贞子、旱莲草各、车前子(布包)、益母草各15克,甘草6克。
4)中医认为此病病机为“肾虚膀胱湿热”。急性期宜清利膀胱湿热。如果病情迁延,出现正虚,则可佐以补肾培本。饮食忌辛辣油腻之物,以避免助长湿热,加重病情。饮食既可充饥提供营养,也可防病、治病,“医食同源、药食同源”是中医学之特色。
以下介绍几则治疗“尿路感染”食疗药膳:
1.绿豆芽汁
取绿豆芽500克洗净,绞取汁。白糖适量调味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5天。
此方适于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者。素体虚寒、形寒、肢冷者不宜多食。
2.凉拌莴苣丝
用鲜莴苣250克,食盐适量。将鲜莴苣去皮,用冷开水洗净,切丝、食盐调拌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尿,适应于沁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
3.清炒绿豆芽
取绿豆芽250克,将绿豆芽洗净起油锅炉炒熟,下盐调味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湿。适应于尿路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小便灼热不利或尿频涩痛。
4.苋菜汤
用冬苋菜已结子的老根50克,生甘草10克。将冬苋菜根、甘草洗净,加水煎成1000毫升代茶饮。1日多次饮,连服1周见效。
此方适应尿路感染之小便涩痛。
5.淡菜汤
取淡菜10克,加萝卜或冬瓜、荠菜、芹菜均为100克,任选一种。淡菜加少量水先煮熟,然后加入上述任何1种配料同煮,可加调料作为菜肴随意吃。
此方适应腰酸、小便余沥。对肾盂肾炎肾虚者较好。
6.黄花菜汤
用黄花菜60克,白糖适量。黄花菜、白糖,加水2碗,煎成1碗。每日1次,连服1周。
此方适应尿路感染之小便短赤、腰酸。
5)饮食酸碱调节须知:
大多数抗生素在碱性尿液中的抗菌作用强,如磺胺、氨基甙类;但也有少数抗生素如四环素、呋喃口旦啶,在酸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强。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调节饮食的酸碱度。
1.碱性食物:豆腐、大豆、四季豆、莴苣、萝卜、土豆及瓜果等。
2.酸性食物:猪肉、牛肉、羊肉、鸡、鲤鱼、鱿鱼、米面及啤酒等。
6)饮食调养原则是什么?
1.多饮水,每天1500--2000毫升以上。饮水可增加尿量,对感染的泌尿道有“冲洗”和清洁作用。
2.宜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忌食韭菜、葱、蒜、胡椒、生姜等辛辣的刺激性食品。
3.进食各种蔬菜、水果,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有利于炎症消退和泌尿道上皮细胞的修复。
4.选择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功效的食物,如菊花、荠菜、马兰头、冬瓜等。
5.忌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和其它油腻食物,以免炎症加剧。
6.忌烟酒。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4
见于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膀胱结核、膀胱结石、异物、晚期膀胱癌等,尿痛性质为灼痛或刺痛。尿道炎多在排尿开始时出现疼痛;膀胱炎常在排尿终了时疼痛加重;前列腺炎除有尿痛外,耻骨上区、腰骶部或阴茎头亦觉疼痛;膀胱结石或异物多有尿流中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