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说“不会画”,家长、老师应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对于孩子画画这个问题,我们的关注点不仅在课上,还有课下,还有家庭环境,以及孩子的生理心理,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分析,会不会有孩子天生就不爱画画,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孩子是可以有多元智能的。集中总结出几种,如自省能力,空间,逻辑推理,音乐智能。就是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种子,会长出不同的花,所以有些孩子基因里就是不喜欢画画的。

但是有些孩子是因为情绪等,其他原因不喜欢画画,我们老师要怎么引导,在此给老师一些建议:

首先,要先问孩子为什么不爱画?是因为什么原因?比如,今天本来爸爸定去游乐场,但是妈妈非让来画画班,导致孩子不想画画。这种就是情绪问题。还有的是学生说自己不敢画,怕画错,所以不想画。或者觉得难,不会画。这种就是孩子的勇气和元认知问题。

针对前者孩子来之前就带有情绪的,需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介入帮助解决。老师不要因为个体的问题,影响课堂整体的进度。在此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强迫孩子画画,兴趣最重要。

针对后者不会画,不敢画的孩子。我们提出一个颠覆的思想,就是打破无范画。这里的范画指的是,不要告诉孩子一个东西就应该什么样子。要让孩子尽可能看真实的东西,而不是已经成人化的简笔画教给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没有方法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去正确引导他。

我们提倡的范画教学,是可能性的展示教学。让孩子知道画画的多种表现形式和专业技法。让他爱上画画。引导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他不感兴趣的东西。用他本来特别会的东西,去学他不会的东西。

下面我们说家庭对孩子画画的影响,比如家长对孩子画画的出发点,是会导致孩子不喜欢画画的。小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他们的自我认可是通过外部的评价得来的。如果他经常得到负面的评价,负面的标签。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不擅长画画。不会画画,不想画。家长不喜欢,老师限制过多,要求过严。都会导致孩子不喜欢画画。

下面讲解心理因素分离焦虑对孩子的影响,如4岁左右的宝宝,正处于一个心理断奶的阶段。尤其是男孩,大脑发育相对晚熟,分离焦虑会更明显。如果是因为分离焦虑而哭泣,情绪不受控,是很正常的,老师需要的是看到孩子的内心,不要就画谈画。针对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及时安慰,如孩子在作画过程中,突然思念出差的爸爸产生分离焦虑,老师要学会正确转移话题,如我们等爸爸回来送爸爸一张画好不好。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让孩子稳定情绪,正常作画了。

其次,如果孩子胆小内向就是不敢画,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安全感,如握他的手画第一笔,鼓励他。要因材施教,把能帮助孩子成长的,现阶段能用到的办法都用到,这也是做范画的意义,都不是绝对的。还有的孩子就是说不会画,老师要怎么做。

首先分析,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元认知。如孩子在低年龄段在过早的接触了传统的成人简笔画,内心有了一些标准,如我要画成这样才是好的,我要整齐才是棒的。

其实孩子在低龄阶段,手腕的肌肉控制能力和骨骼发育都还不完善。孩子在这个阶段,其实不是真的不会画,他只是不会画像书上那样的传统简笔画,不会画像成人眼中那样的儿童画而已。所以如果这些儿童画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就会引发孩子说我不会画。这时候老师要鼓励孩子做自己,老师要了解孩子本身的绘画水平允许犯错,做到鼓励多尝试。多讲解事物本质,绘画形式上做到不遏制。

最后是孩子如果在课堂上就是懒得画,在此有两种解决方法。

一种是家里非常溺爱孩子娇生惯养,家长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这种孩子不缺爱。只是缺乏锻炼,缺乏独立承担责任,独立做任务的机会。这时老师要鼓励他,讲清楚老师不会什么都帮你做,鼓励他自己完成任务。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缺爱,其实不是不能画,而是渴望得到老师关注,渴望陪伴,缺乏安全感。可以和他沟通,如老师陪你帮你画,就是老师的作品,而不是你的了。久而久之,他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老师要及时鼓励孩子从情绪大脑,回归到理智大脑。

总之,要给孩子机会,相信孩子,给孩子留成长空间,不要过多干涉孩子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