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进行一个新的计划,怎么做计划及进度管理

如题所述

1、不管你是做什么项目,尽可能标准化、流程化。形成各种文档模板,对项目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多分享,多总结。如果公司没有标准化文档,就自己总结,积累。在完成标准化之后,能减轻很大的压力和工作。

2、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在制作项目计划之前,让所有人参加讨论,对主要的工作量进行分工,每个人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减少扯皮。如果你控制的项目和人数比较少,比如10个人之内,跟你在同一地点,最好每天清晨花上10分钟开个早会,确认一下前一天进度。人多的话,每天写工作日志,每周工作总结,项目经理每天花上半小时及时发现问题,确认进度。一个项目小组6-8人最好,最多不要超过15人,任务要实际,一周内的任务要清晰明确。

3、学会有效委托和授权。在每个项目中陪养着一到二个人核心人员,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让这二个参与到项目管理工作中来。把项目中的工作进行分类,能委托出去一定要委托出去,把精力放在进度控制和用户沟通这二项中。

4、应用突发事件。
根据经验来说,突发事件一般大致分为三类:
人员变动、技术因素、客户需求变更或沟通问题。

(1)人员变动这个比较头疼,可能经常会到人员流失或突然离职。只能靠项目经理的个人魅力平时多联系、多沟通,尽量对一起干的兄弟好一点,在事件发生之前,心理有个准备。在条件好点的大公司,可以准备些后备人员。对项目的技术骨干一定要经常联系,保持良好关系,只要这些人,项目就有希望。

(2)技术因素。做项目时,使用成熟技术,不要使用任何没有验证过的新技术,项目经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项目完成,不是学技术,耍酷。一般在项目进行之前,可以跟公司的技术总监和主力开发人员确认技术难度,解决主要技术难题。另一点,平时多积累行业人脉,多参加些行业聚会,实在有问题搞不定,向其它人求助。
(3)客户需求变更或沟通问题。这点是重中之重,一般要由项目经理或资深技术人员带队,千万不要以新人为主。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最好用原型法跟用户进行确认。了解用户中做决定的人是谁,而不是讨论需求的人,多联系多沟通,主要功能一定要进行确认,多做记录。大的需求变更,要开会,多人签字。项目经理要对项目进行划线,明确项目的底线和边界。

5、明确项目的验收条件
在做项目前,就一定要了解项目达到什么条件可以验收,可以回款。对大多数项目,早点完成条件进行验收,比项目做得完美重要的多。
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就是在夹缝中跳舞的人,可以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定项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4

第一,没有目标导向
我们经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说做好一件事,过程中出现偏差很正常,但只要有大的目标做指导,无非就是要换换思路。
比如,你确定了机构一年的招生数量,并把它分解到各月份,但因为某个意外,3月份的招生量没达成,经过研究,你发现是3月份招生方法不落地。你看这就出现了偏差,怎么办?
那我们就试试其他方法,把3月份剩下的任务量放到4月份去完成。
但因为年度总体招生量已确定,我们就不会因为一个月的偏差打乱总体招生的进度,做到以终为始,严格从目标出发制定计划。
第二,计划大而全
举个例子吧,小明想减重30斤,计划用1年时间,于是他事无巨细地把每周每天怎么做都列得清清楚楚。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我问你一个问题,一旦小明用3个月就完成了目标,难道后面的9个月还要按照之前的计划执行吗?肯定是不行的,3个月就实现减重30斤目标,剩下9个月的计划应该是怎么保持减重后的效果,而不是只减重。
这种情况下,小明就得重新制定计划,浪费精力不说,还容易打击执行计划的信心。
所以,做计划不能大而全,要遵循“近细远粗”原则。
比如一个年度计划,近期的1个月计划编得稍微详细些,第1周的计划甚至可以具体到每天,但第2个月及往后的计划就需要粗放些,随着计划的推进,再对粗放计划做具体修改。
第三,没有弹性
很多人做计划,喜欢把日程排得密密麻麻,恨不得每一秒钟都给利用上。
做出这样的计划,有2个原因:
一是高估自己的执行力;
二是缺少风险意识。
那如何制定出一个有弹性的计划呢?
既然要求弹性,那我们必须拉长一个任务的反馈周期,比如,以天为单位改成以周为单位。同时,每天留出1-2个小时的空白时间,用来处理突发事情,这样做,对我们按照进度执行计划会很有帮助。
你在做计划时,有没有走入这些陷阱,建议收藏,激励自己做出一个高效可执行的计划,为机构发展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