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艺术品经纪人?

如题所述

从事艺术品经营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品经纪人,这里谈的艺术品具体指现在还在世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并不涉足古董、字画等门类。
杰出的艺术经纪人成功的原因,首先,他们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他们深入画家的工作室,那个时候的艺术家很多都在偏远的城市,要挤买不到座票的绿皮火车,为了将作品带回通常要把画布从画框上拆下卷起来才能托运或当行李夹带。其次他们敢于买断作品,和他们同时期的“艺术导游”到今天几乎没有留下身影的,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的“没有买,就没有利益”的原因。由于交通和异地买卖的不便促使这些经纪人必须买断作品,同时现金买断可以用超低的价格获得作品,而且可以获得画家最好的作品,当一个人准备用现金把作品买下的时候,意味着他对画家的作品要用慎重的评估并且承担着卖不掉的风险,所谓有压力也就有动力。买断代表着对某类艺术品的判断,是一种肯定。从内心中不敢对艺术品进行判断和肯定的一定不会是好的艺术品经纪人。所以现在那些靠作品寄卖的画廊是很难有发展的机会,所谓“人不自信何以人信之”。即使在九十年代早期,这些成功的艺术经纪人也是通过买断作品来获得艺术家信赖进而垄断艺术家资源,比如“后八九”时期的代表作品基本被香港商人文少励、张颂仁等人垄断。最后是市场的开拓能力,无论如何,一个成功的艺术经纪人最关键是要把艺术品卖给需要的人,那么如何寻找这些需要艺术的人成了一种技能,就像猎人,首先要找到猎物,好枪法才能排上用场,否则纵是神枪手也无用武之地。
  回到主线,首先对自己作一个评估,看看自己的条件合不合适成为一个艺术品经纪人:精通一门外语,喜欢结识陌生人,有信赖感,执着和诚信的品德等等,这些都是一个艺术品经纪人的起码要求。
  对艺术的理解力并不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能力,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这些学习包括:阅读国际艺术史,参观博物馆看经典大师作品,去美术馆看成熟艺术家的展览,去著名画廊看当下艺术家的展览,去参加艺术家的私人展览,听讲座、多看拍卖预展等等。现在有微博了,还得多看看微博了解即时信息。
  在当代艺术的范畴中,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来评定一个艺术家的成就,但是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一个艺术家是否有成功的机会呢。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不健康的观点就是炒作,认为只要花钱做宣传,就一定能把一个人炒作成一个大师。这种病态的观点会让很多投资人陷进无底的深渊而永无出头之日。比如上海有个画画的,常年在地铁里,路边的户外广告牌做作品广告宣传,也花钱在上海美术馆(微博)里做展览,他把自己称为东方毕加索,在上海靠蒙一些房地产商卖他的装饰画。虽然现在社会很浮躁也很肤浅,但是艺术行业没几把刷子是很难混的,所以出头之日遥遥无期。再列举另一个也是上海的案例,一个用油画画戏剧脸谱的,常年在五星级宾馆展出,还把作品用刺绣做出来,在一些经济论坛上当成礼品销售,也通过操作拍卖会,把价格炒到五六百万一幅……但是这一切都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话。这只能说明,炒作本身没有对错,关键你炒的得是菜,否则你炒垃圾是没人买账的,炒了半天最后买单的还是你自己。
  关注西方艺术史或者国际艺术史的朋友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清晰的逻辑和上下文谱系关系,西方的艺术史是一个艺术运动紧接着另一个运动而发生,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显著的事件或重点人物出现。比如现代艺术史的发展是印象派,之后是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然后就到了美国的蓝色画派、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所以西方艺术史就是艺术运动史,只有掌握其中的发展逻辑,才能找到进入西方艺术大门的钥匙。
  中国的艺术发展和西方艺术的发展逻辑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中国艺术的发展没有可以推导的逻辑。我们研究中国艺术史是运用编年史的方法,并且和政治(宫廷)密切挂钩,中国艺术依附于政治意识形态不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封建社会也是同样,只是在古代更多的表现在审美和情趣上,因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固定,只是花鸟、山水、仕女等有限的分类,和现实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属于修身、养性、劈情操的道具。
  只有精通艺术史,在你看到一幅作品的时候,你就可以站在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前分析这幅作品的价值,没有一幅作品可以脱离当时的时代而独立存在,因为艺术首先是时代的产物,进而当然保有时代的烙印。但是回归到艺术经纪人的话题,我们要经纪的是现在还在创作的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历史并不是要你用艺术史去套在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头上来判断其价值,艺术史的知识可以让你的理性判断更准。但是面对一幅作品的时候,我们仍然依靠直觉,直觉非常重要,你可能被四个方面打动:震撼、感动、智慧或某种美。在这里我回避了技法,虽然很多中国人在看待油画之类的作品时会过于迷恋其制作的技法,特别是很多写实的绘画,其实这个问题很无聊,我甚至不打算讨论这些庸俗的写实绘画,即使是杨飞云、陈逸飞、刘溢等所谓的名家,至少在我看来他们和我讨论的艺术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的意思是提醒诸位朋友,不要被这些表面的、没有思想的工匠作品所迷惑。
  经纪人挑选艺术家的确是个很考人的技术活,我只能说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正确的方向。另外艺术史总是愚弄人类的判断,许多在活着的时候戴满光环的艺术家在百年之后通常会销声匿迹,有些甚至走到历史的反面。而曾经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也有咸鱼翻身的案例。这些案例告诉艺术经纪人,如何平衡现世的利益和死后的声誉是一门学问很深的功课。但是人们总是很短视,特别是目前的经济环境尤为如此,比如像现在所谓的学院派写实绘画,无论是毁誉参半的陈逸飞,还是现在如日中天的陈丹青,其最终的结果都将是被艺术史扫地出门(具体原因我会在另外的文章详细讨论),但是这并不影响有人通过这些画家赚到了大笔钞票,这就是现实的利益。因为衡量商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财富,即使有附加条件也只能是法律,只要合乎法律的一切经营都不应该遭到谴责,如果有了谴责的必要,那也应该首先谴责不健全的法律。
  在今天,成功的艺术家要具备一些必要的素质,特别是当代艺术家,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当代艺术家不是花瓶,在艺术上的探索任何人都无法取代自身的努力和感悟。虽然当代艺术进入到现阶段,在创作系统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工作室雇佣几十甚至几百个工人来制作作品等,但是大家要关注这个现象的本质,只有作品创造者的灵魂仍然深具魅力,这一切才能顺理成章,否则一切都是妄谈。
如何和艺术家相。艺术家和经纪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成就,而不是一方企图改变另一方,特别是一贯强势当惯老板的人,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请不要指导艺术家做作品,而要去想方设法的去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创作作品。所以艺术家就如同经纪人养的老母鸡,把老母鸡喂好了才能下蛋,如果遇到老母鸡只会吃却尽拉屎不下蛋怎么办?聪明的经纪人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回到第一步,首先对这个艺术家进一步判断,当初的选择是否有错?很多时候在市场上是否好卖并不是衡量艺术家的唯一标准。如果你确定艺术家的选择上没有错,那么就继续往前推,但这个时候多数人会犯一个严重的、低级的错误,就是开始揣摩市场的意思企图逼迫艺术家改变方向。我在这里要提醒诸位,实际上所谓市场喜欢的作品其实就是大芬村的产品和各地花鸟市场画店里的行画,他们完全是为市场而生产的。所以你如果企图迎合市场就要尽早离开经纪人这一职业,因为这和我所说的艺术是完全不相关的两回事。
寻找一个好的艺术家和如今在潘家园捡漏一样艰难,正因为好的太少所以就要敞开胸怀才会有中奖的机会。中国有很多艺术家,甚至是太多了,但是更要清楚,这意味着经纪人要面临巨大的挑战,要用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在众多的平庸中挑选为数不多的几个杰出艺术家,这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必要的细心,骄傲的心态会让自己错失良机。
  挑选到心仪的艺术家,经纪人或画廊就要和艺术家长期的相处了,很多画廊老板和经纪人动足了小脑筋,费尽心机的策划和艺术家的签约合同,就差把合同写成卖身契才放心。实际上完全没必要伤这种脑经,记住艺术品经纪是一个高雅的行业,你要保持平易优雅的姿态,要慷慨和热情地对待和你合作的艺术家,还要有一颗服务的心,想方设法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经纪人要成就一个艺术家,就要百分百的付出为艺术家打理除创作以外的所有事(家庭生活就别掺和了,这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结果你会发现艺术家其实根本无法摆脱你,因为一个艺术家要想在现在的社会获得成功,作品和创作占整体的工作甚至连20%都不到,展览、媒体、学术研讨、拍卖、出版等等这绝不是一个艺术家能搞定的。
和艺术家相处要有技巧。很多人误认为要和艺术家相处很密切才能做经纪人,其实我强调的是职业化,而且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保持距离,因为职业艺术家是要百分百投入的,特别是在创作巅峰时期,可能像个疯子、狂人,想法惊人……这些超出规矩的事情很多时候对一个艺术家的成长特别的重要,所以你既要给艺术家保留这样的机会,又要避免自己被艺术家影响而逐渐失去商人必须有的特性。这个很微妙,总之艺术家和经纪人的关系不是为了把一个商人变成艺术家,也不是为了把艺术家变成商人,而是要一加一大于二,让艺术家变成伟大的艺术家,经纪人变成杰出的商人经纪人要善于理解艺术家的创作,鼓励并给他信心,多给他提供行业资讯和展览机会,多让他尝试新的技术和材料,这些很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