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测量的?

如题所述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4
降雨量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为解开这个谜团,5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龟山地面气象观测站一探究竟。
  观测站的值班人员乔仁明向记者介绍了人工测量雨量的过程。“这个上下粗细相同的直桶就是雨量桶,它的直径和高度,都是气象学家经过科学实验后确定的。每当天上下雨时,雨水就经过上面的圆孔,流进这个桶里的玻璃杯。每隔3个小时,我们把玻璃杯取出来一次,倒进这个标有刻度的雨量杯里。降雨量有多少,就统计出来了,然后把数字上报到气象台。打个比方,就相当于在雨天的时候把一个杯子放在外面,等下雨结束后,量一下水柱的高度是多少毫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降雨量的毫米数。”
  记者看到,除人工测量雨量之外,现在雨量的测量还实现了自记式测量,分为虹吸式及翻斗式两种。前者是将记录表卷在记录筒上,筒由时钟装置推动,轴心垂直,每天自转一周。当雨水进入虹吸式雨量器时,它将雨量器内的浮子提起,浮子带动笔尖在记录表上画线;后者是一对承接雨水的斗状容器置于一个支点上。当其中一个承雨斗载足相当于0.5毫米的雨量时,受重力的作用侧翻,并倾出雨水。另外一个承雨斗则立刻继续承接雨水。翻斗之际接通了电路,发出信号到附近的自动记录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