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徽的诗句、文章

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李白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2.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21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廖廖数笔,就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第2个回答  2007-04-24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第3个回答  2018-12-29

中国地图诗之安徽散游篇 ---徽派的山水(安徽篇)

诗/贵谷子

米芾的心事在无城①的西北角隅,宝晋斋②

主人遇石成痴的传说,在其大道无为通志

中佐为聚山阁清廉,仰高堂芙荷绿香,挥就

的心思在物阜民康上。

米芾的江淮大地人杰地灵,有着世人涛涛

敬仰的历史,

庄子问道,述派学说,大泽起义,霸王

别姬,垓下之战,刘邦出戏,解放军渡江,

新中国建立。

凤阳的花鼓擂响了小岗村改革的大戏,

皖山皖水,洋洋喜气,包产到户,自强

不息,小岗人的精神敢为天下先。

欧阳修的醉曲流觞,有一座亭子在泉上

浓郁清荫,环绕滁州城。

我在琅琊山上欣赏,喧趣游山人来人往

茂树蔽静鸟儿歌唱。

朱元璋的年华盛世郁郁几百年,开国的

智慧在这片热土上,

灿灿流溪,明朝的土地广袤肥沃,人民

生活的幸福有些许的希望,登科桑梓,

繁衍生养。

天堂寨③多云源于白马大峡谷④的瀑布,季风

热雨,雕琢龙脊,气势峭傲,葱茏险奇,

九天落水,直挂削谷,纵亘鄂皖,沧变

储河。

红色文化发源地,揭竿金寨众将军。

挂龙尖⑤的松树与八斗岭⑥的柞树养育了淠河⑦,

一条在八斗岭下盘过,一条径流在佛子岭

成佛。

汪汪清水平闸成湖,滋养皖西儿女,成就了

淠河渠灌枢纽系统,丰沛了八公山⑧,丰沛了

省会合肥,泱泱六千平方公里。

黄梅戏的情怀在严凤英表演的《天仙配》中

得到解释,

活泼丰富的表现力,欢快质朴的唱腔,暄暄

誉满大江南北以及中华大地上。

徽班进京⑨,人文琅琅,弘扬戏剧,国粹初放

用安徽人的智慧和质朴将安徽文明荟萃于

玲珑的华夏。

天柱山⑩守在长江边看安徽的前程远大,

石斛生长的挑剔是日子的清凌。

陈独秀的新青年,胡适的白话文,海子⑪

的诗篇在一万年以后也不会落寞,

贤人的思,哲人的想,

思想之思想,就是想到的思与想。

九华山⑫的山托举尘世,浮生雾霭,佛拂

点闵,在香火或麦田里透出一种酥性

将我或万物照临。

菩萨慈悲,你的双手合一用灵魂起飞,

九华依旧,七彩祥云端坐在半空。

光明顶⑬想象着黎明前的一二三四,是醉人

晨曦?还暇白的氤氲?

算命先生和我都在光明顶上。

桃花峰⑭一边看书,一边素养着桃花的芬芳,

桃花潭边的毛峰在三月发芽,宏村的光景

在周五有古色古香,

徽州的呈坎⑮比较八卦,屯溪老街的古朴让

我穿行一下。

呡一口黟县金丝皇菊的贵雅,啜一啜太平

猴魁⑯茶,新安江畔的物华古拙,徽式黑白

国画,满塘的荷叶,院落的栀子花一阵风

来,笑颤了树枝,绊倒的童儿哭得稀里

哗啦。

江边两岸,绿油油的许多相似之处,草丛

蚱蜢可有可无,听到的声响融于这瓷白的

山水,小青瓦仁厚,马头墙⑰昌盛,落居青

山,笑声画里乡下。

包拯的故乡有许多压不倒的青松,屋上井

的明教寺⑱有爱国和尚,刘铭传大战倭寇,

收复了台湾,三国的张辽大战逍遥津⑲,东

吴周瑜是我的先人。

我在江淮大地,用长江水洗歙砚,用淮河

水研徽墨,用古法宣纸书写安徽和安徽的

许多令人心驰神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