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宗祠对联大全,刘家人必看

如题所述

彭城世德 禄阁流光
“彭城世德” 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
“禄阁流光” 是出自刘向的故事。
姓启刘国 望出彭城
全联典出刘姓的源流和郡望。
彭城世泽 汉室家声
上联典出刘姓的望族居彭城。
下联“汉室”,典出西汉、东汉两朝,都是刘家王朝的天下。
术通象纬 药采天台
上联典出明初大臣刘基。
下联典出东汉剡溪人刘晨。相传永平年间他和阮肇同入山采药,迷路遇两个仙女,邀他们到家中,吃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年后回家,子孙已经七代了。
雕龙名著 殿虎英风
上联典出南朝梁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刘勰,
下联典出北宋名人刘安世。
唐朝正字 汉室传经
上联典出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下联典出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阮嵇作友 丰沛发祥
上联典出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下联典出刘邦建立汉朝。
业承西汉 派衍南塘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刘氏宗祠联。全联典出南塘的刘氏,是西汉皇族的后裔。
彭城世泽 松柏家声
香港松柏塱刘氏宗祠联
彭城世泽 铁汉家声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彭城世德 禄阁家声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汉高故里 古宋遗风
此联为刘氏宗祠“汉里堂”通用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此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句联。
一门五都督 三科两状元
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
全联典出姜堰刘氏家族,在明清两个朝代先后出过五名都督和一对兄弟状元。
天禄家声远 彭城世泽长
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
海隅文藻振世;顺昌旗帜惊人
上联典出魏代“建安七子”刘桢,有文名。下联典出宋·刘琦镇守安徽顺昌,破金兵数十万。
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长明书室灯。
上联典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下联典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
先代蒲鞭昭德泽;后人藜阁继书香。
上联典出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文饶,桓帝时官南阳太守,为人温和仁义。吏民有过错时,只用蒲鞭惩罚,表示耻辱而已,始终不让人受苦刑。下联典出西汉刘向,相传他在天禄阁校书时,有个穿黄衣、执青藜杖的老人,吹杖头火焰,为他讲开天辟地的故事。当问老人名字时,老人自称“太乙之精”。
守本份耕读第一;尽人伦孝友俱先。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功垂淮海冠裳肃;泽派罏山俎豆馨。
宋·朱熹撰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
门闾高大容车马;山水盘旋啸凤凰。
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
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耕田读书。
台湾省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水刘氏宗祠联
万卷珠玑朝汉室;一天星斗照彭城。
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
妙侣无双,押衙全义;清才第一,嘉偶安贞。
上联典出唐·刘震获罪,其女无双没入掖庭,古押衙义救无双,使其与表兄王仙客成夫妇。下联典出宋.刘愚殿试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时,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愿为富人妻”。
寡鹄申哀,三娘命薄;飞燕得宠,列女传成。
上联典出南朝.刘孝绰妹刘三娘嫁徐悱,悱卒,三娘作文祭之,极其哀婉。下联典出汉.刘向因赵飞燕姐妹淫乱而著《列女传》。
食德服畴,用资祖泽;象贤迈种,克振家声。
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30
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人。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宗祠通用对联:  道德传家;  太白遗风。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上联“道德传家”源自老子;下联“太白遗风”“诗酒流芳”指唐代大诗人李白  卫公勋业;  元礼门墙。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上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靖屡建军功,太宗时封为卫国公。下联典自东汉朝时期的李膺,字元礼,以声名自高,后进有登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陇西望族;  北海名流。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全联指唐朝时期的书法家李邕,扬州都江人,善注《文选》。玄宗时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文名满天下,著有《李北海集》。  陇西世泽;  冯南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全联典自汉李广,陇西成纪人。以及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冯”,即冯翊,古地名,今陕西省大荔县。  邺侯世泽;  楷模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上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泌,封邺侯。下联典自东汉朝时期的李膺,字元礼,太学生称“天下楷模”。  龙门驾种推元礼,  风阁鸣高仰邺侯。  ——汉沽八大门“李氏宗祠”门联。上联“龙门驾种推元礼”,考证元礼原指赵元昊,宋天圣六年(1028),元昊领兵破回鹘,夺甘州,立为太子。元昊雄毅大略,熟兵书、懂法律,晓佛学,通蕃汉文字,称帝建国,号大夏。下联“风阁鸣高仰邺侯”,邺,为古地名,指河北临漳县以西。侯,指我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推测看,古时李姓先人在邺一带为世人敬仰的高爵位家族。  邹鲁圣人曾问礼,  唐朝皇帝也求诗。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上联典出孔子问礼李聃之事。下联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诗于李白之事。  岷江水利千年颂,  太白诗风万里香。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上联典出战国水利家李冰,开凿都江堰。下联指唐代大诗人李白,诗名万里。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此联采用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乏“将相公侯”;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此联采用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联。上联“理官”,指李氏源于大理官;“柱史”,言老子(李聃)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联典出成都这支李氏的迁徙,据民国时期《李氏族谱》:唐朝大将李光弼本是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归唐后姓李氏,屡立战功,封临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数省迁徙。元、明以后,有一部分从南方西迁,其中广东李氏的一支于清朝乾隆年间辗转迁至蜀地,定居成都。  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  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上联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袭誉。下联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