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茶普洱茶

中茶的绿标,黄标和红标有什么区别?怎么看生茶或熟茶?

那是延续以前的绿印、黄印、红印,到现在也就是区别不同的茶品了。也就是批次不同,原料不同,拼配配方不同这些。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干看就看色泽,生茶是墨绿的,熟茶是红褐的。泡过后的话,生茶是黄绿色的汤色,熟茶是葡萄酒颜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1
普洱茶属于越放陈旧越好的茶类,因此现今有人以标榜普洱的年限为荣,追求年限长久的普洱茶,普洱茶这就涉及到如何辨别普洱茶陈期。以下的方法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1、1950年之前: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 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1950年~1968年: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1968年之后: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另外,品茗、辨识普洱茶时需注意“四大要诀”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为众多专业人士经验之谈,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四大要决是
一、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二、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 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 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 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 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黄印”体系的茶品十分繁杂,茶人们遵照其外观区别,区分为“大黄印”“小黄印”“认真配方”等几种。“黄印”的得名,源于其外包装纸的八中茶标记的“茶”字多为黄色,这是原本的绿色颜料退色所致。因此,也有绿色
“茶”字的茶品被称为“黄印”,不足为怪。“黄印”体系的产品,由于很多都没有唛号,联合茶品的转化水平,推测其年代早于有唛号的产品。其外包装为大口中印刷,内飞细字尖出。
“大蓝印”也是早期勐海茶厂的青饼,其年代与黄印体系接近。大口中印刷,细字尖出内飞。
早期勐海茶厂的青饼中,曾有一批茶因茶饼正面埋有一条红色丝带而得名“红带青饼”。其拼配方法对比相似早期7532,包装纸为大口中薄纸。关于“红带”的年份,通常觉得它与73青饼同期,但也有人觉得它的年代更早。

[生茶]
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这是历史上的传统制法,。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视保存环境条件,至少需要近十年以上,时间越长,茶体内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陈香益发醇和稳健,但韵致活泼生动,这种活力即为茶人所称道的[茶气]。

[熟茶]
是指毛茶经过“渥堆”这项工序,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缩短其陈化阶段,可提早饮用。这是1973年起昆明茶厂首先借鉴黑茶工艺,而发展出的技术,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对“渥堆”的相关研究,在1985年还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对“渥堆”有所误解,还把“渥堆”和“湿仓”划上等号,事实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湿仓”是指投机者将年份比较新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甚高的环境,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促使茶品发霉,以改变茶体,使外观上可伪充陈年茶,这种不健康的湿仓茶,是禁不起高温冲泡下的品鉴考验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