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春天比冬天冷,为什么?

如题所述

人们常说春天比冬天冷,为什么?
因为冬天冷时,是一种干冷,天气也以晴天的多,而初春时期,以一种阴冷为主,就是冷在加上阴雨,感觉就会更冷.也更不舒服.

希望采纳
春天为啥比冬天感觉要冷
冬天冷的时间较长而适应了寒冷.而春天虽气温略有上升而阴雨多且伴微风,故觉泠.

麻烦采纳,谢谢!

为什么春天比冬天冷?
倒春寒
为什么靠海边的城市冬天温暖,春天反而冷呢?
根本原因是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比热容)不同,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冬季降温慢,气温比陆地高。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沿岸城市的气温也比内陆地区要高一些。

春季气温回升,海洋热容量小,增温慢,气温比陆地低,所以沿海气温也低一些。
春天和夏天室外同样都是二十几度,为什么春天比夏天冷那么多
地球自转转轴与公转轨道是有角度的.我们的冬天阳光直射南半球,我们在北半球距离太阳比较远所以寒冷。 夏天的时候阳光直射北半球,所以觉得炎热。这两个区域叫温带。 赤道由于一直受阳光直射所以没有明确的四季之分,就是热带。 具体的纬度划分忘记了,中学地理的最基本知识。但是划在文科,偏偏我学的理科。 四季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为什么会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呢?
你问的问题已经有人回答过了,现将其借用过来,内容如下:

我们先来分析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一种叫自转——地球自身的旋转,另一种叫公转——绕着太阳的旋转。

自转是绕着穿过南北两极的地轴进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离两极越远的地方转速越快。与两极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弗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近日点。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这就说明,四季的变化与近日点和远日点无关。

那么四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与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著绕太阳转;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绕太阳旋转的话,太阳光线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也永远不变,地球上将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我们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该平面有关。那么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当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时,他投射在该平面的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线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光束斜射时光斑区的光线稀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光线浓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我们知道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将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春季或秋季。

那么四季的交替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与地球的倾斜有关了,正是由于地球是倾斜著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回圈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