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考题: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问题?

如题所述

1、公众参与不足

城市治理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则相对处在初级阶段。

许多落后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比如“官本位”思想、“草民”意识等,从某些方面都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这使得公众在整个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不情愿的被动的状态。

2、合作治理程度不够

现在的城市治理的模式仍旧沿用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城市的政府被视为城市治理的唯一主体,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无法或被限制参与治理过程,其作用很难发挥。

城市治理就具体表现为:在城市治理的方法和手段上,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实行;在城市治理的范围上,绝大部分涉及的是与城市经济建设有关的方面,但是较少顾及城市中的经济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相关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城市治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处于核心地位。在我国的城市治理中,往往涉及的是城市政府以及被授权的组织,例如事业单位、企业,在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由于相关的法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作为被治理主体的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有可能遭到侵犯。

4、城市应急管理建设不够

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社会就是风险社会,各种风险与城市生活如影随形,有的风险可以防范,但有的风险防不胜防。既然我们不能杜绝所有的风险,就必须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5、城市治理的创新不够

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创新,“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