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结婚要门当户对?

如题所述

01 旗鼓相当,相似的家庭
在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婚姻要门当户对,或者说,要条件般配,不能只凭感情。再深的感情,在门不当户不对所带来的生活琐屑中,也得给磨没了。”姥姥也认同这一观点,她认为:“结婚,门当户对这是必须的,男女双方的家庭条件一定要对等,一方条件太好,另一方条件太差,那肯定不合适,即便结婚了也会在婚后出现很多问题。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首要是看对方家庭和自己家庭的差异性。如果基本差不多,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差异太大,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毕竟出身家庭环境不同,对婚后生活质量影响还是蛮大的。”男女双方的家庭条件差不多,那就代表大家都处在同一社会阶层,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受教育程度等都基本不会相差太遥远,以后相处起来没那么困难。假设你家是知识分子家庭,家人都热爱读书,知书达理,博学多才。但你找的对象家庭是经商的,家人开口闭口就是谈生意,赚利润,那么这两个家庭就缺乏共同点,家长很难谈得拢。你们婚后可能也会因为兴趣爱好迥异而发生矛盾。又比如你出身小康之家,平常家人消费都很讲究品质,舍得花钱。但你的对象却出身贫寒,家人买东西都是以实惠耐用为主,恨不得一分钱分为两分钱花。那么,你们婚后可能昌此迹就会为了钱财花费的去处而起争执。所以说,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找门当户对,旗鼓相当,相似的家庭出身的对象,比较容易幸福。
02 父母恩爱,民主的家庭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姥姥说:“一个家庭,只有父母恩爱,才会有民主和谐的氛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之下,孩子长大了也会像父母一样为人处世。”从小在父母恩爱,民主的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温和,开朗乐观,懂得和伴侣和睦相处,凡事都会有商有量,尊重对方的意见,也会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反之,如果在父母仇恨,争吵不断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性格孤僻冷漠,敏感多疑,也会把父母相处的这一模式复制下来,遇事冲动,和伴侣摩擦不断。所以,结婚前,一定要到对方的家里去看看,在生活细节里观察一下对方父母相处的模式。如果对方父母无论在厨房、餐厅、客厅,还是户外活动中,相互都有说有笑,彼此关心,形影不离,遇到事情也会征询各自意见,那么,这样的家庭风气无疑是健康有爱的。他们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对待伴侣自然不会太差。倘若对方父母一坐下来,一言不合就开始相互攻击,相互诋毁,彼此横眉冷对,一起出门也是各走各的,恨不得把对方当空气,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毫无幸福感可言了。他们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对待伴侣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说,结婚,一定要看对方家境,找父母恩爱,民主的家庭出身的对象,婚后更幸福。
03 三观一致,平等的家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三观,那么,什么叫三观呢?具体就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什么找对象一定要找三观一致的?姥姥回答说:“三观一致,结婚后两口子才会和平共处,不会为了对待某件事情意见不同起争执,吵闹不止,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尤其在生活开支方面,少了很多摩擦。”比如说,你爱阅读,对方说读书有什么用,能换作金钱吗?你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对方说花那冤枉钱做什么,在家里用电脑下载看就可以了。你要去西餐厅就餐,对方非得拉着你到路边摊,还说不就吃个饭嘛?那么讲究做什么,还浪费钱。你要买束鲜花回家,对方会说鲜花养几天就凋谢了,还不如买个西兰花回家炒着吃呢!你提议节假日去某个景点玩,对方说不去,理由是放假到处都是人,还不如在家里睡觉来得舒服。……你追求生活品质,对方讲究勤俭节约,你热爱生活,对方对什么都兴趣缺缺……你们的思维永远不在同一频率,而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也很难改变对方的思维。这样,两个人相处起来就很累。所以,结婚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家庭,看对方家人在三观方面是否和你想象的一样。三观不一致,你以后也很难融入对方的家庭,你的所作所为,在对方眼里就会格格不入,为以后生活埋下隐患。因此,结婚,一定要找和自己三观一致的家庭,这样婚后的日子才会过得舒心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