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人物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7
清明节与介子推的英勇故事密切相关。据传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因逃避政治迫害而流亡他乡。在流亡途中,重耳曾因疲惫饥饿而奄奄一息。当时,随行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成了肉汤,救活了重耳。重耳复苏后,得知肉汤来源于介子推的自我牺牲,感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十九年的流亡生活,重耳最终回国登基,即位后的晋文公,即为历史上的晋文公。他奖赏了那些在流亡途中辅助他的人,但却遗漏了介子推。许多人都为介子推的不公平待遇感到不平,劝他前去请求封赏,但介子推却蔑视那些追逐名利之徒。他决定隐居,带着简单的行囊,悄悄前往绵山。
晋文公听闻介子推的决定后,深感愧疚,亲自前往绵山邀请他,但介子推已经离家隐入深山。绵山山势险峻,林深茂密,寻找两人非常困难。有人提议用火攻,迫使介子推露面。大火席卷了绵山,却未能发现介子推的踪迹。火熄之后,人们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坐在一个柳树下,已经去世。晋文公见状,痛哭流涕。在装殓时,从树洞中找到了介子推留下的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与牺牲,晋文公下令将那日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群臣登山祭奠,发现那棵老柳树居然复活了。于是,他赐予这棵柳树“清明柳”的称号,并向天下告知,将寒食节的次日定为清明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