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王青松,带妻子隐居山林11年,后来咋样了?

如题所述

自古文人多傲气,因崇尚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放弃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清廉刚直更成为了中国读书人的代名词。在后世流传的故事中,古时那些远离官场斗争,寻一处美地自在逍遥的大才子多过上了令人艳羡的日子。转眼千年过去,国人中也有这样一位不慕荣华,饱读诗书的才子,然而他的经历却与古人有些许不同。令人想要探究的是,那位北大才子王青松,带妻子隐居山林11年,花光350万积蓄,后来咋样?

王青松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户普通家庭。虽然家境普通,但王青松这个人却并不普通,他自小天赋异禀,记忆力超群,一段不加标点的古汉语,他只看寥寥几眼便能通顺流畅地背下来。不仅如此,高考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北大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后又成功跨专业考取北大法律系研究生,最终留校任教,并与妻子张梅结为神仙眷侣。可以说,这位才子的前半生可谓是一帆风顺,令人艳羡。

王青松第一次事业受挫是在1990年。“气功热”风潮的消退使他办的培训班生意一落千丈,报考哲学系汤一介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也并未被学校录取,来年转考法律系依旧落榜。学业事业双双遭遇滑铁卢,王青松“远离世俗,去大自然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的想法愈加强烈。恰逢妻子张梅职场失意,任教五年的她竟连一个讲师职称都无法评上,加上学校要求教师学习电脑,夫妻俩本就不喜机械,这样一来更是反感,于是双双“失联”,跑去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的山村过上了短暂隐居的日子。

但由于两人教师的工作并未辞去,只好在山村与北大间来回奔波。光是五个多小时的返程就足以让夫妻二人疲惫不堪。二人思来想去,终是辞去了北大教职,斥资20万,租下2500亩田地,过上了与世隔绝的“小农生活”。初期闲云野鹤的生活,自然干净的环境令二人喜不自胜,几年之后还生了一个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山村隐居的弊端便逐渐暴露出来。一是料理2500亩田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两人资产本就有限,雇佣农户,采买种子所花费的钱财巨大,在隐居的11年间,他们已经投进了350万,这对没有经济收入的两人来说无疑等于坐吃山空。二来虽然夫妻两人学识渊博,但却无法给孩子最为系统的教育,加上多年的封闭生活,这对孩子接受新事物弊大于利。为人父母并不舍得让孩子落得灰头土脸,日子拮据的下场。因此他们走出了山林,还在网上推广自己的农产品,让生活质量渐渐变好。

若在古代过“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活,想必日子会过得恬淡幸福,但今时不同往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与时俱进,善于接纳新事物,利用新工具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显得尤能可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3
后来估计是出来了,因为在山里面过的并不好,没有科技,所以肯定会出山。
第2个回答  2021-01-23
这侧面说明了他妻子是真正的爱他,放弃了城市的繁华生活,跟着他隐居山林。祝福你们幸福
第3个回答  2021-01-21
后来他们夫妻二人依然在山中进行着隐居的生活,他们认为这种生活真的特别的好,没有任何一点的压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