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老师的初衷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问:

你当老师的初衷是什么?

书中所言,情绪是带有一定愿望和需求的情绪主体在遭遇客观现实时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也就是说,我们在现实中追寻和满足自我的欲求,情绪体验会随之而来。试回想一下,当初是何种初衷促使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种初衷(愿望)如今是否满足,并体会到了满足时的情绪体验呢?

答:

我当老师的初衷是什么呢?说出来大家不要笑话:为了有个铁饭碗,有口饭吃。

当时师范录取分数是最高的,但只要考得上,就有分配,有一份工作。若考上高中或中专,我有可能会失学。

备考虽艰辛,运气却不错,我如愿考进了师范,18岁毕业后,顺利进入教师队伍。上着课,领着工资。

现在教师待遇,特别是乡村教师待遇越来越好,当初选择教师的初衷早已满足。

自从当老师后,温饱已无需操心,我有了更大的目标:尽己所能,让身边人,特别是我教过的孩子过得更好。

教育教学我尽量做不坏的教育,尽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再忙再累,看到孩子们,我的心都会柔软,精神马上好起来。

简单地说,我本来当老师只是想要一棵树遮阴,进来后却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片森林。

教育教学工作,不但满足了我物质的需要,也满足了我精神的需要。让我有一份富足感,所以我的情绪大部分是积极的。

当然,这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也是有个过程的。

刚毕业时虽然温饱问题已解决,不过也有些迷茫,没有方向感。好像每一天都有可能重复昨天的生活,刚工作,我就好像看到了退休那一天的状态。

后来课余看了一些书,有感而发就写一些感悟。也观察学生行为,记下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用研究的心态教学,有时候孩子很皮,我还觉得多了一份资源。

多年前,我曾说过:往你脸上贴金的是优等生,但真正提高你能力的,一定是一些特殊的学生。

因为优秀的学生,本身就优秀,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他都差不到哪里去。他很容易出成绩,很容易得奖,这些荣誉你是可以沾光的。

特殊的学生暂时不够好,你需花精力去研究,去找寻方法。当你找到方法,你的能力就提升了。

孟子在《孟子尽心章句上》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前两乐是亲情与个人之乐,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到。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要看运气与能力了。能得到英才,特别是潜在的英才,你又有能力把他教育好,真的是人生一大幸事。

有了这种认识,有了研究的心态,教学生活也变得很有挑战性,当孩子因你的付出而变得越来越好,你的富足感与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