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加班文化?

如题所述

有一个人996,其他人慢慢就不好意思早走了,其实成了风气。所谓的能力不重要(效率高很难识别)那就看你态度呗。老板与员工买卖的商品成了“态度”,日本韩国台湾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传统文化——大人不走,小的不敢走。

我认识个小伙子在某上市游戏公司,他们996标配,为了提高效率,是全公司断网手机屏蔽的,要上网查资料需要申请。

就这样,小伙子天天戴着耳机窝在座位上,对着word、ps做出努力工作的样子,用尽一切心思划水;然后丫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今年也才25岁吧。
我们家CTO创业失败后去了另外一个新游戏公司做CTO,他们工作是10-12-6;老板勃然大怒的开除了主策划,说他早退,因为这人晚上10点就走了;公司一个美术女生加班进了医院,出院后连公司里的东西、离职证明什么都不要了,不敢再踏进那公司一步了,吓破胆了。

其实我和CTO并肩工作过,他算我老师,人家身体极好,可以10-12-7的工作,但也不是天天全力在项目上,没事就会研究代码编程知识,补充了时间。

就创业期间,我看过很多游戏人,没人能996全部投在项目上,那做不到,脑力有限的。

撑死5个小时全力在项目上的都是好员工了。

剩下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想尽办法摸鱼划水“熬”过去呗。有价值吗?实际没有。

要是人能做到12小时高效率,高考5门课991一天考完不就得了?
又有见识过的某朋友,人家就是白天闲着、晚上11点后精神了才开始干活,一干干到凌晨3/4点,你说他12小时在项目上?不会的。

但看起来很吓人不是嘛。

你和他合作,可不得陪着加班到凌晨呗,哪怕是你就是刷网页而已。

这朋友是升职极快的,他丫天生就是夜猫子类型的!哪怕B的策划案一般般,都得敬佩吧,这是玩命吧。连同事都会想给B鼓掌,至于优劣。夜猫子、会拖白天时间的,会在996制度下胜出,至于质量,真是,呵呵了。所以真正8小时高效率的人很吃亏非常吃亏,但是市面上根本没有不缠着绳子的大闸蟹了啊?加班工作未必是件好事!老板告诉你他们眼中的加班员工

对老板而言经常加班的员工并不代表在努力工作,有可能是在享用浪费公司的资源。老板不是傻子,你身边的同事也更不会是糊涂蛋,每个人的工作量大家都心知肚明,心中有一杆秤,没有那么多工作却每天加班,要么说明你能力不行,要么你就是在公司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对于老板而言,加班并不是衡量你价值高低的条件,甚至有时会给你的能力减分。

2. 在同一部门,你加班工作代表你能力有限,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别人相同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态度,能力也是重中之重。态度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代表着你的上限,公司更希望找个能力强的人,更何况加班也不能代表你态度好,所以加班可以是偶尔发生的事情,切不可自己让其成为常态化!

3. 当你不停加班的时候,你的同事会对你产生排斥感。不是说不能加班,当你在合适的时候加班,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如果你每天加班,而同事只是偶尔这样,会产生一种只有你在努力工作的感觉,过于积极就是过犹不及,无论是同事还是老板都会感觉不正常,所以记住,加班不一定是好事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4
如今,“摸鱼式加班”在职场变得越来越普遍,不仅是在办公室,一些员工还在朋友圈晒,就是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晚上、周末都还在加班。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演”,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形式主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少企业盛行“加班光荣,不加班可耻”的“狼性文化”,甚至公然宣称“996是一种福报”等,成了滋生“摸鱼式加班”的土壤:明明不需要加班,员工仍需要“装模作样”。也正因为加班是值得倡导的,不加班反倒成了“懒散”“不尽职”的代名词。

要根治“摸鱼式加班”等形式主义,就要整治病态的“加班文化”。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一切工作不能看表面,而需要通过劳动效率与劳动质量对员工进行合理考核,对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职工要给予相应奖励,对于拖延、偷懒、耍滑的员工,要予以相应惩治。对于“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现象,企业要加强警惕与遏制,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低效率、无效率的“摸鱼式加班”,只会损害企业利益。只有领导以身作则,务实不务虚,“摸鱼式加班”才会没有生存空间。
第2个回答  2022-07-30
(1)月薪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条件,无法得出「无条件加班」。

而且随着月薪的增加,人的心态也会变化。月薪一亿,你接受无条件加班吗?大概率是愿意的。但是几个月过后,你作为一个亿万富翁了,你还愿意无条件加班,做一些你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情吗?

(2)认为薪资和工作时长是正相关关系,其实不是。

这是一个更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的话题。

薪资和工作时长没有直接关联

第一个是逻辑问题,我们重点说第二个误区,认可薪资和加班相关联,往往带着朴素的职场价值观:

按劳(动量)分配,我在生产线上站了8个小时,所以我就拿8个小时的钱。

但事实上,到了现在,很多工作并无法评估其产出,或者无法评估产出带来的价值。举个例子,你是程序员,敲代码搭建了一个APP,这个值多少月薪?很难说,因为后期小程序要变现,需要营销团队来推广,运营团队来留住用户,销售团队来引入广告主……

当一家企业招人时,他无法从这个员工给公司带来的贡献来反推薪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