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强大,在于做最真实的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很多朋友深受自己负面情绪的困扰,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可能就会成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情绪会时不时的浮出水面,给我们造成困扰,有的人甚至成了情绪的奴隶,任由自己的负面情绪支配而不自知。实际上,我们在负面情绪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选择跟情绪做朋友,从而更好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情绪是思想在身体上的反映。我们每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每一件事件都是中性的,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是你的认知,你对这件事情的解读,赋予了这件事意义。不是这件事造成了你现在的结果,而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造成了你现在的结果。当你认为这件事或别人造成了你的愤怒、悲伤、痛苦,就意味着你把命运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就会怨天尤人,抱怨他人和环境不好;而当你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从一个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凡事多往好处想,你就会发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和环境,却可以改变自己。境由心造,心态一变,周围的环境也会随着你乐观的能量而慢慢改变。莎士比亚说,“事无优劣,思想使然”。

      我们对于自己的很多行为早已习以为常,当我们进行交际时,就会不自觉的以我们对于交际的观念来指导或者理解交际行为。思维模型就是我们大脑中已经固化的套路和惯性。人类的日常决策中,仅有1%的理性决策,剩下的,多半是被自己的惯性所绑架的直觉。潜意识总是在你意识不到的情况下,用你以往的思维做出让人后悔莫及的决定。

      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并不完全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它经过了人的感官的过滤,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差别很大。比如,一对情侣在公共汽车上做出亲昵举动,有的人认为是自然的,很正常;有的人认为是不雅观的。

      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同时包含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乐观的人看到好的一面;悲观的人看到坏的一面;智者同时看到两面,因势利导。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写到——反者道之动。坏的事物同时也包含着好的一面,好的事物也隐含了坏的一面,当一件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黑暗中也孕育着光明,光明中也隐含着黑暗的一面。万物负阴而抱阳,阴离不开阳,阳也同样离不开阴。相互协调,转化,运行和发展。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皆知善者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正如张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我们最终要做的,还是要诚实的去面对它,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光明。如果我们把内在不想面对的那些阴暗的人性,都藏在所谓的光明中,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只是用那些光明的东西去对抗或试图压抑黑暗的部分,虽然嘴上说的很好听,自我感觉也良好,却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只有真正去面对自己内在最不想看见的那部分,理解它们,接纳它们,我们才能真正地平衡。

      所有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唯有接纳,才能消融。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观念之中,却浑然不觉。观念让我们在意别人的眼光,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它让我们的生活没有安全感,无法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其中有些观念是被大众认同的“对的”,实际上,对错的标准是相对的,你觉得对的别人可能认为错,别人认为对的你不一定认为对,只是看你的取舍。

      一个真理在一定的情境中是对的,到了另一个情境中就可能变成谬误,所以《易经》中有一个观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任何一套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都只是你的一个工具,而不是束缚你的框子。任何技巧,无论多好多有价值,倘若心神为之所困,亦可能变为一病。我们可以跳出来,随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将自己融于无限的方法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泥于一物,也可以将这些方法糅合在一起,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方法,甚至可以在原有的方法基础上开创更好的方法,与时俱进。总之法无定法,适合自己、行之有效就是好法。

      朋友,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一个人对别人的评判,恰恰反映了他真实的内心。一个人心里有什么,看外界皆是什么。你之所以对他人的缺点和行为感到不能忍受和反感,是因为对方提醒了你内在不想面对的一面,所以你会痛苦,抗拒,其实这部分你也有,只是因为为了获得身边的人的认可而被你压抑到潜意识里面了。它会时不时的浮出台面,给你造成困扰。而我们的行为又会无意识的伤害他人,造成负面循环。这是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有好必有坏,有善必有恶,我们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所以,诚实的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原谅过去的自己所犯的错,那些错误让你错误的定义了自己,我们要对过去犯的错误感到愧疚,并保证永不再犯,以一个崭新的姿态面对生活,你的内心才会真正平衡。

      人遇到问题会习惯性的去外界寻找,但真正的问题其实源于内在。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快乐的原因,因为我们迷失了真实的自己。我们拼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却不知道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安全感。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对待别人,所谓正能量,不只是靠近正能量的人,还要让自己成为正能量本身,你存在即是正能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太阳,发光发热,去照亮世界上更多黑暗的角落。当我们在发光照亮别人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太阳本身。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礼物。每件事同时兼具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它。内心强大的奥秘在于“不抗拒”。用一颗平和的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美好和挫折,已经发生的事情,它就在那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欢迎它,不抗拒,然后把精力集中在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心怀感恩,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从挫败中汲取经验,它会让你更加强大。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因为,它终会过去。

      做最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本性,真性。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拼命向外界求取,却导致我们陷入无止境的欲望(追逐)之中,那个拼命抓取一切以证明自己存在的小我,背离了我们的天性,它虚荣、脆弱、贪婪、没有安全感。越是向外求,越是迷茫和痛苦,只有向内求,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发现真正的自己(真我)。正如王阳明所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们以为圣人离我们太遥远,实际上越是圣人,越是平凡, 只是他们对自己坦诚,没有随波逐流,始终遵循着良心行事罢了。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事事物物对照良知判断和行动,心安便是道。 但是同时我们又是渺小的,我们没有比任何人尊贵,在自然的面前常常无能为力。只有心怀敬畏和感恩,始终如一的善良,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不压抑别人的个性,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因为万物各有其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去轻易定义别人的对错,很容易流于表象而偏离本质。对与错是相对的,谁也不敢说自己认为的绝对正确。尊重万物自己的生命历程,只有理解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