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做最后冲刺?

如题所述

高考复习是一个非常漫长和煎熬的过程,我们一般都会把备考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复习方法都是不太一样的,那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高三复习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感受吧。

1、如何进入备考状态?

先说建议:跟紧老师的步伐,按部就班开展复习。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致掌握了自己的复习节奏后,再开始规划自己的复习路径。

其实绝大多数考生刚升入高三的时候都是非常茫然的,像是突然间就被拉到了高考的赛道上,完全找不到方向,这个时候请一定要相信你的老师。
作为学生大家都是第一次经历高考,但老师们不是,他们已经三年一循环走过了许多个高考周期,况且每一个学科老师的背后还有整个年级备课组,所以在备考初期老师们可以带领大家找到方向,快速地投入到紧张而又井井有条的复习进程中来。
一段时间后,等自己已经适应了备考状态,就可以开始着手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科优势和薄弱项规划自己的复习路径了,当然如果始终没有自己的主见,不妨就跟着老师的安排,一门门学科、一个个知识点地攻克,虽然不具有针对性,但至少无功无过、不会出大疏漏。

2、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乐天派的同学应该不会有这方面烦恼吧,因为本来每天都会充满活力~
可是我们但绝大多数同学并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也会感到越复习越煎熬、越来越提不起学习的热情?
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不必要求自己每天都那么积极进取,保持最舒适的状态就好。
我们总期望自己能像青春剧中的高考生那样乐观向上,每天都活力满满,积极地备考、应考。可事实上,消极地接受和应对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状态。很多人说,高三学生就像是磨坊里的磨石,完全是被拴着推动着运作的,我们现在也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吧?就像是在拥挤的人潮里面,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挪进,你想退缩或是原地停留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被挤着被推搡着,大家都只能随着人流前行。
所以说,我们不必勉强自己永远要调整到最积极的状态,就保持最平常的舒服的心态,完成每一天的功课、按部就班地备考,等待高考自然地临近就好啦~

3、使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

一般来说,前期和后期可以使用“大而全”的方法,兼顾每一门学科;中间阶段主打攻克薄弱项、保持强项学科的优势,以实现快速提分。

1)“大而全”是复习前期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快速了解自己每一门学科的掌握情况,发现知识点上的漏洞,高效地进行查漏补缺。在这一阶段建议大家以知识点为复习的锚点,辅以相对应的练习题,目的是全面地捋清知识体系,先不用急着刷题,每天每门功课安排2小时上下的时间就绰绰有余了。

2)进入到中期阶段,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小而精”地复习了,也就是像许多其他的答主所建议的那样,从自己最薄弱、提升空间最大的学科开始,直击失分痛点、实现快速提分。这一阶段的复习以大量练习、整理错题为主,最好能在刷题的基础上总结套路、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这样把最拉分的学科都提到一般的水平上来、保证不拖后腿,其他几门课继续保持正常水准、稳定发挥,那么总分就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提高了。

3)复习的后期,也就是冲刺阶段,这里我还是建议大家继续使用“大而全”的办法,顾好每一门课。因为这已经最后阶段了,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尽力提分”,而是“尽力求稳”,这时候如果再紧盯某几门学科,反而有可能顾此失彼,在其他科目上落下来,这就太不合算了。
但是像题主提到的,想要“大而全”地复习可发现效果并不好,这样的问题也的确困扰着许多同学,我想可能是大家在每门学科上的精力安排出了差错。我们不一定要把每科的复习任务都安排在同一天分散开来进行,这样无论对于哪一门学科复习时间都过于紧张了,以我所在的江苏省来举个例子吧,高三后期每天的复习时间大概是12~14个小时,如果三门主课各安排3小时,两门选修各2小时,那时间上其实是非常吃紧的,模拟练习一份试卷就要接近2小时,再加上批改、分析、整理,时间完全不够用,而且有限的精力也不允许这样高强度折腾。所以我建议大家把复习的周期从“天”延长到“半周”或者“周”,那么短时间内就可以进行专“科”复习了,集中精力攻克某一门科目中的一种题型,其他学科保持一定的练习量来巩固,这样就可以避免精力涣散而又能兼顾到每一门学科了。

说了这么多,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高三时期的复习经历吧,希望可以给正在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提供一些经验。
1)成绩分析
我是江苏考生,理科,选修是物理+化学。
高考复习初期,我的成绩分布大概是语文105~125,数学160~185,英语90~100,物理80~100,化学90~105。
根据江苏高考卷面难度,我的优势学科是数学,薄弱学科是英语和物理,语文和化学是比较稳定的水平,不上不下。

2)复习过程
a、一轮复习将每门课的知识点都过一遍,掌握不充分的地方及时整理出来,以便于下一阶段疯狂刷题进行针对性地复习。
复习方法:上课认真听!紧跟老师的思路,整理好各科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和查漏补缺。

b、第二阶段我把复习的重心放在了语文、英语和物理三门课上。
物理相对来说是提升空间最大的,但是物理只需要考到相应等级就可以,不用一味追求高分,所以我把目标暂时定为稳在90多分,保A冲A+。
英语是我主课里最薄弱的,但它也是一门很“应试”的科目,通过积累和记诵可以在短期内就获得提分,所以复习的性价比很高,放在复习优先顺序的首位,争取提高到100分。
语文是我所有科目里成绩波动最明显的,所以在这一阶段也要着重复习,多做题积累经验和培养做题“手感”,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答题思路,把成绩稳在115分左右。
方法总结:刷题!(做题——分析错题——按题型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做题思路)

c、冲刺阶段把重心转移到所有科目中来,尤其是三门主课,哪一科都不能落下。每天坚持做一套模拟练习卷,让自己充分适应考试氛围,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在考试的紧张中变得麻木,不久后可以保持最平常的状态步入高考。
方法:仿真模拟练!(越真越好)从上帝视角俯瞰所有学过的知识和做过的题,归纳每科的常考题型,尝试揣摩高考出卷老师的意图和进行押题。

3)高考应考
坐在考场上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哈,但是这时候一定要给自己打足气。
生物老师说过的,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可以让你保持兴奋,发挥会比平常状态下更好,所以不用担心紧张的问题。
教大家一个心态防崩秘法,那就是平时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你这么棒老天不会亏待你,所以高考一定能顺利通过~

4)高考结果
稳定发挥:语文、英语和物理,超常:化学,失常:数学。
根据结果可以发现,我着重复习的三门科目发挥都还可以,薄弱学科没有拖后腿,所以说中期的针对性复习还是有效果的。但是我一直以来的优势科目数学却是遭遇了滑铁卢,分数不太理想所以有些遗憾,反思原因应该就是在复习的中后期投入的精力太少了,也就是说“大而全”阶段我没有能很好地顾及到这门一直以来被我归为“不必担心”的学科,所以也提醒大家一定一定不要在任何一门学科上有所疏忽,否则提再多的分也有可能弥补不了这一门的失误。

经验的分享就先写到这里,
希望大家这段时间吃好!睡好!玩好!身体棒!心情爽!
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
预祝考生们都能够金榜题名,顺利进入理想的院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良好的时间规划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常用的方法是四象限时间法。你可以把“重要”和“紧急”作为横轴和纵轴,把一天中可支配的时间分成重要和紧急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是有助于提高分数的事情,而紧急的事情是别人认为重要但对提高分数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比如你妈妈让你帮助亲戚解决什么问题。

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立即完成,否则会引起极度焦虑。这部分最好安排30%的可用时间。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复习知识点,应该计划及时完成,以避免变得紧急和重要。如果这段时间是60%左右,学生在冲刺时会感到舒适和自信。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一天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0%;它既不重要也不紧急,比如玩游戏、打手机等等。并尽可能缩短时间。

在高考的冲刺阶段,信念非常重要。你应该告诉自己,你应该努力学习,坚持一天,你就会在高考中多得一分。这是高中的最后一次,不要放弃,不要留下遗憾等等。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在进入冲刺阶段时更容易被得失所左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增强自信心。

建议考生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失眠。看电影,或者想想蓝天和平静的湖水,只要你不想失眠,学生们很快就能入睡。事实上,偶尔失眠对人体功能影响很小,只要不是刻意强调失眠的影响,你第二天也可以精力充沛。事实上,即使你睡不着,只要你放松并闭上眼睛,你也可以休息并补充能量。通常,我们应该按时睡觉,不要熬夜,睡觉前半小时放松一下。在睡觉的过程中,我们不数羊,也不提醒自己“我还不能睡觉”,而是顺其自然,暗示“我已经睡着了”。总之,失眠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0-06-14

高考前一个月,只

铅笔作为辅助工具,当每一道题目把方法弄明白之后,就立刻走人,用不着再重做一遍,这样既有效率,也比较轻松。我真的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当然,这得建立在把平时测验卷,复习卷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基础上,我们的老师都是要求我们装订好的。高考前,那些测验卷上的错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高考我的数学考了118分(满分120分),我觉得老师教给我的方法功不可没。

最后再说一点,在倾尽全力冲刺的同时,也要放松心态,该运动还是要运动,保持身体的协调和健康状态,高考不易,云淡风轻,轻装上阵,祝所有考生都考出好成绩!铅笔作为辅助工具,当每一道题目把方法弄明白之后,就立刻走人,用不着再重做一遍,这样既有效率,也比较轻松。我真的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当然,这得建立在把平时测验卷,复习卷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基础上,我们的老师都是要求我们装订好的。高考前,那些测验卷上的错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高考我的数学考了118分(满分120分),我觉得老师教给我的方法功不可没。

最后再说一点,在倾尽全力冲刺的同时,也要放松心态,该运动还是要运动,保持身体的协调和健康状态,高考不易,云淡风轻,轻装上阵,祝所有考生都考出好成绩!

第3个回答  2020-06-14

最后冲刺要回归教材

书或许还需要再看,但是是有针对性地去看,而不是盲目地浏览,这样没有任何效果,会看书真的很重要。另外,同学之间互相考知识点也是一个好的复习课本的方法。

要限时训练

之所以要限定做题时间,是因为马上就要高考了,大家需要练一下做题速度,不能再像平时那样没有时间概念,散漫地去做题目。而高三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考试,相信同学们也对考试有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把握好做题的节奏,知道每道题目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做完效果是最好的。

冲刺方法

高考前冲刺除了限时训练和回归课本以外,还需要整理好错题本。错题本不是所有做错的题目都要记上去,那样差生可能几个本子都记不过来。错题本的目的在于整理易错的典型题目,同学们可以不写,以剪贴的方式整理,重要的看会。如果把错题本束之高阁,整理再多错题也没有任何意义。

调整心态很重要

高考无论剩多少天考试,只要没到最后一刻打铃交卷,都有机会多考几分,都有希望因为几分改变命运。可是很多考生往往很早就已经自我放弃了,觉得一个月,3个月,甚至是半年都没有机会逆袭,从心态上就已经早早认输了,怎么可能绝地反击?如果你想赢,就要时刻保持警戒和备战的状态,不到高考结束不服输。

第4个回答  2020-06-20
1,最后是学做题,而不是学知识虽然这比较投机,但这是效率最高的做法。我多次经历过大学期末突击考试。都是用一天时间,从一点没看准备考试,然后通过考试,最高考到83分。在时间紧迫又基础不好的时候,谁都不会有耐心跟着教材,课堂,网课一步步的学了。因为听不懂,跟不上,不是自己的节奏。现在应该把精力聚焦到真题上,学习做题。用做题找出复习的重点。一个通用的复习模式是:做真题——找出考点/难点/自身弱点——翻教材解决——用其他教辅(比如王后雄或者5.3专项突破)——总结并高频次复习(强化短期记忆)2,有取舍的复习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差,那么并不适合铺开了逐项逐章的复习。在冲刺之前你一定要做出取舍,你需要找出提分空间最高,努力性价比最高的学科。就理科同学来说最后这一个月,提分的难易程度是化学=生物>数学>英语>物理>语文但是考虑到分值,实际上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是性价比最高的。最后能够逆袭的同学,都是最后在化学生物英语和数学上下足了功夫的语文这种很靠积累和底蕴的,最后只要每天做一些阅读保持题感,再用零散时间过一遍古诗词,病句,文言文,字词读音就没什么问题,基本上不会提高太多。花太多时间并不值得。物理也需要一定的基础,最后基本上也是定型了,但如果基础太差,还是有提升空间,只要抓住最重要的几个环节,是有可能把选择题和几个基本大题拿下,混个不错的分数。英语虽然也靠基础,但是复习起来相对无脑,每天精做一套卷子,然后扫清单词即可关键是数学,生物和化学这三科,刷卷子然后针对薄弱环节专项突破,再把错题总结记录,高频次重复复习具体的各科复习策略,我后面会更详细的策略建议这里只是说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调配好时间,做出必要的取舍,多用一些时间放在化学,生物,数学和英语上。3,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在自己喜欢或者强势的科目不停的钻研难题意义不大了,难题占得比重并不多,现在需要的是回归课本,在基础部分撒大网捞分高考越来越倾向考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各科的基础题部分的分值都很大,数学基础题的分数就占到了105分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