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如题所述

(1)上课前,要钻研教材、理解和掌握教材。钻研教材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讲清楚教材内容,而在于如何利用好教材;同时,还要研究学生,因为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即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如何“学”是最有效

(2)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做到问在当问之人,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该有所不同,要因人提问,有的放矢,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3)课后耐心辅导,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总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我们把他们叫“学困生”。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现实问题,若处理不好,他们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越发困难,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一个班的整体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大对他们的辅导。但是,课堂上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困生进行辅导,就得在课后进行。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采取师生一对一和生生一对一两种辅导形式。对学习感到很困难的和学习态度又不好的就由老师辅导;学习态度较好,对老师有畏惧感的就由学习优秀的学生辅导。这样,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秀生也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减轻老师的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困生进步了,优秀生更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当然就会上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1 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做出价值判断,并不断改进教育工作的过程,目的是保证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育评
价是质量保障的基本手段,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评价制度直接体现着教师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生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
的导向作用。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学生家长以及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常常背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之简化为升
学率或考试分数,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只有建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评价制度,才能使学校、教师、学
生和家长,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育人质量,以期得到社会的肯定。学校办学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定位、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教
学科研的物质条件与环境氛围,以及后勤保障系统等一系列硬、软条件,十分全面、详尽,体现出对一所教学优秀学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评价要体
现各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小学教育保持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面貌,在整个民族创新中起到活跃的作用。使小学能在“面向
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也可以使教育主管部门摆脱对学校过多干预、进行过程控制的困境。
2 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对小学教学工作来说,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的关键,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激励性、可行性和针对性的目标体系。这些教学目标评
价的对象可以是教学工作、课程、教材建设等。客观公正地评价目标成果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到自我评价与职能部门考评相结合;平时考察与集中考评相
结合;定性考查与定量考查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实施目标管理,使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督导得到加强,过程管理更加规范,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
量日益提高。评价必须与政策挂钩,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对诊断出的问题,指出改进方向,限期改正。
3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在教师
  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
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又要大力弘扬“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建立相互学
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角色的转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小学教育的发展
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媒体的应用,互联网的开通,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等,意味着学生不再局限
于学校、局限于课堂上进行学习,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和书本,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获得知识。这也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而教师的地位变为向导、顾问和合作伙伴。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去升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要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以
及激励并促进学生在情感、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3

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看完之后,真是涨知识了

第3个回答  2014-02-06
让小孩养成好习惯 不能让小孩形成惰性 还有让他们快乐 培养孩子的思维 想象力 自然而然就有质量了
第4个回答  2014-02-06
学校+家长+教师,三者齐心协力,首先学校要有育人意识、为学生和老师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相应的实施;其次教师要有责任心,勤专研,少计较得失,热爱这一行清贫的事业;再次家长要配合学校和老师用心去管理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只解决孩子温饱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