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现实讽刺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对道教的讽刺

《西游记》里面出场的道士就没几个是好的,往往都是为害一方的反面形象。比如比丘国的国丈,是道家福禄寿三星中寿星的坐骑白鹿化身的一个道士,这个道士蛊惑国王去取小孩的心肝来做药引,滥杀无辜。车迟国的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把持朝政,迷惑国王,使全国的僧人受害,这三个妖精也是以道士的身份出现的。

吴承恩讽刺的就是道教,明朝皇帝崇尚道教,超过了历代王朝。嘉靖皇帝更是自封道教帝君,整天修道炼丹,想着长生不老,不理国政,一大批道士被封为真人,国师。嘉靖帝经常需要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而严嵩为了迎合嘉靖,练就了一番写青词的本领,由此得到嘉靖赏识,官至内阁首辅,严嵩也被诗人讽刺为“青词宰相”。严嵩当权期间,跋扈专权,贪腐敛财,蒙蔽皇帝。吴承恩就是用车师国的虎力大仙等妖精来讽刺隐喻严嵩一党。

二对官场黑暗的讽刺

吴承恩自己也是做过官的,虽然只是副县丞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他对官场还是有深刻了解的。中国历来不论是官场还是社会,向来讲究的是人情关系。吴承恩为官期间,就是因为不愿巴结贪附,讨好上司,最后在征税的时候,因为没有完成指标,被上司当做替罪羊关进了监狱,虽然不久就被放出来了,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晚年还要受牢狱之灾,想想就凄凉。

在《西游记》里,吴承恩就深刻刻画了这一官场现象。那些天庭下凡来的妖精,无论闯了多大的祸,但就是因为背后有靠山,往往被要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的时候,他们背后的主人就出现了,然后三言两语,就把妖精救下了。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山精野怪,就难逃一死了。这就是有背景和没背景的区别。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历尽艰辛,终于来到大雷音寺,准备求取真经,却被阿傩、迦叶两位尊者为难,只因为没有给他们点“人事”(贿赂)。最后不得已,唐僧只好把自己吃饭的家伙--紫金钵盂给了出去。连西方极乐世界都贪,那大千世界谁又不贪呢?吴承恩在这里,隐喻的就是,朝廷上下贪附成风,究其源头,正是最高掌权者皇帝的纵容默许造成的。

三对嘉靖帝的讽刺

纵观取经路上遇到的国王,基本上没有几个是正面形象,要不是被妖精蛊惑,要不就是自身昏庸糊涂。我们把车迟国王和嘉靖皇帝比一比,就不难发现,这位国王的一言一行,就是现实中崇奉道教,自号“灵宵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的嘉靖皇帝朱厚璁的一面镜子。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1521—1566),当时文有杨廷和、海瑞,武有俞大猷、戚继光,朝中不乏能人志士,但嘉靖帝对内不修朝纲,不问政事,任由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擅朝政;对外疆界荒芜,武备松弛,使得倭患不断,黎民涂炭。而他自己的主要兴趣和唯一志向仅仅在于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秘方以期长生不死。可以说,明朝灭亡的种子,在嘉靖的时候就种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1

现实讽刺意是什么的现实意识也很简单,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有组织,有纪律,管不了,这就是现实以及最严重的袭击的表现形式,因为使用中式是血管变得特别有规章制度,有何话是他说的规章制度确实不好使,对他们有用,所以说这个人应该怎么办,所以说这就是西游记的主要分子意义。现实讽刺意是什么的现实意识也很简单,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有组织,有纪律,管不了,这就是现实以及最严重的袭击的表现形式,因为使用中式是血管变得特别有规章制度,有何话是他说的规章制度确实不好使,对他们有用,所以说这个人应该怎么办,所以说这就是西游记的主要分子意义。

第2个回答  2021-01-21
一、对道教的讽刺
《西游记》里面出场的道士就没几个是好的,往往都是为害一方的反面形象。比如比丘国的国丈,是道家福禄寿三星中寿星的坐骑白鹿化身的一个道士,这个道士蛊惑国王去取小孩的心肝来做药引,滥杀无辜。车迟国的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把持朝政,迷惑国王,使全国的僧人受害,这三个妖精也是以道士的身份出现的。

吴承恩讽刺的就是道教,明朝皇帝崇尚道教,超过了历代王朝。嘉靖皇帝更是自封道教帝君,整天修道炼丹,想着长生不老,不理国政,一大批道士被封为真人,国师。嘉靖帝经常需要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而严嵩为了迎合嘉靖,练就了一番写青词的本领,由此得到嘉靖赏识,官至内阁首辅,严嵩也被诗人讽刺为“青词宰相”。严嵩当权期间,跋扈专权,贪腐敛财,蒙蔽皇帝。吴承恩就是用车师国的虎力大仙等妖精来讽刺隐喻严嵩一党。

二、对官场黑暗的讽刺
吴承恩自己也是做过官的,虽然只是副县丞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他对官场还是有深刻了解的。中国历来不论是官场还是社会,向来讲究的是人情关系。吴承恩为官期间,就是因为不愿巴结贪附,讨好上司,最后在征税的时候,因为没有完成指标,被上司当做替罪羊关进了监狱,虽然不久就被放出来了,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晚年还要受牢狱之灾,想想就凄凉。

在《西游记》里,吴承恩就深刻刻画了这一官场现象。那些天庭下凡来的妖精,无论闯了多大的祸,但就是因为背后有靠山,往往被要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的时候,他们背后的主人就出现了,然后三言两语,就把妖精救下了。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山精野怪,就难逃一死了。这就是有背景和没背景的区别。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历尽艰辛,终于来到大雷音寺,准备求取真经,却被阿傩、迦叶两位尊者为难,只因为没有给他们点“人事”(贿赂)。最后不得已,唐僧只好把自己吃饭的家伙--紫金钵盂给了出去。连西方极乐世界都贪,那大千世界谁又不贪呢?吴承恩在这里,隐喻的就是,朝廷上下贪附成风,究其源头,正是最高掌权者皇帝的纵容默许造成的。

三、对嘉靖帝的讽刺
纵观取经路上遇到的国王,基本上没有几个是正面形象,要不是被妖精蛊惑,要不就是自身昏庸糊涂。我们把车迟国王和嘉靖皇帝比一比,就不难发现,这位国王的一言一行,就是现实中崇奉道教,自号“灵宵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的嘉靖皇帝朱厚璁的一面镜子。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1521—1566),当时文有杨廷和、海瑞,武有俞大猷、戚继光,朝中不乏能人志士,但嘉靖帝对内不修朝纲,不问政事,任由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擅朝政;对外疆界荒芜,武备松弛,使得倭患不断,黎民涂炭。而他自己的主要兴趣和唯一志向仅仅在于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秘方以期长生不死。可以说,明朝灭亡的种子,在嘉靖的时候就种下了!
第3个回答  2021-01-21

《西游记》的现实讽刺意义是有真本领却不听使唤的,不会得到领导的喜欢。而那些会阿谀奉承的人,却总能有好日子过。

第4个回答  2021-01-21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但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面貌。

《西游记》的思想价值就在于它无情地抨击和否定了丑恶的现实,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全书通过描述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的奇遇,见闻,以妖魔鬼怪代之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不留情面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荒诞行径,有的国王因贪恋女色而混淆是非,竟欲挖人心座药引子,有的国王黑白不分,听任妖怪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等等。其中深意,不言自明。孙悟空是作者着意刻画,也是迄今为止最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他本领超群,智慧非凡,不受礼教束缚,敢于向天地至尊——玉皇大帝挑战,他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他是力量的化身,代表着劳动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是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

总之《西游记》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全书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同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讽刺小说的发展,在世界文学史上《西游记》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