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环保达人的故事。

如题所述

王志强   男,企业负责人,蓟县出头岭镇朱官屯村。   他把环保当做自己的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为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他自掏腰包宣传环保知识,被称为“环保疯子”。   上世纪80年代,他成立了蓟县蓟东植物医院,向农民讲解高剧毒农药危害和农业污染后果及治理方法,到田间地头宣传环保知识。1995年,停止每年20多万吨化肥和1000多吨高剧毒农药的经营,同时放弃在遵化和迁西两地万亩铁矿的开采项目。2011年他成立盘宇环保志愿服务协会,建成环保展厅。目前,盘宇环保志愿者达13万余人。   李洁美   女,退休,红桥区丁字沽邢台里居民。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她就开始在公园开展义务护绿活动。如今,她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主要从事公园垃圾捡拾、制止游人不文明行为等活动。   李洁美不光在义务护绿上做出了成绩,她还是位废物利用的能手。她做了很多软垫子,冬天时放在西沽公园的坐椅上。多年来,她几乎没有扔掉一件旧衣服,全都物尽其用。如今,她的很多邻居和朋友都加入到环保生活行列里来。   杨效中   男,退休,南开区观园里社区居民。   他经常在社区里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理念,为维护社区卫生环境默默奉献。从2001年开始,清除社区内的白色垃圾、涂鸦广告,劝阻个别居民乱扔垃圾、在绿地内放鞭炮、在草坪内健身等不文明行为。   2004年,观园里社区“共产党员志愿者环境维护队”成立,杨效中被推举为队长。他的责任心和护绿热情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护绿爱绿的队伍中,队伍由开始的四五个人,壮大到二十余人。每逢8号、18号、28号,志愿者们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   奚咏梅   女,教师,和平区昆明路小学。   她是和平区昆明路小学的英语老师,在2008年底至2009年的瑞典之行后,她办起了“光影之约”环保主题影展,将瑞典在环保方面的经验介绍给国内观众。   在瑞典的大半年里,她被斯德哥尔摩街头的美丽景致,特别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所打动。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她用相机记录下打动她的一个个瞬间。   陈星宇   女,学生,东丽区丽泽小学。   陈星宇的环保绘画作品《清洁日》获得了斯德哥尔摩会议全球青少年艺术竞赛5-10岁年龄组特别提名奖,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2012年联合国Rio+20(里约20年)可持续发展峰会、《斯德哥尔摩公约》世界各地区域中心和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展出,《斯德哥尔摩公约》网站也制作了专门网页长期展览。   陈星宇从上学时就关注环保。原来她家住在东丽区丰年村,小区旁有条小河,由于受到污染成了臭水沟,她把这些写进作文里。平时,不管在小区里还是在街道上,只要看见垃圾,她都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张邓梦琦   男,学生,河北区五号路小学。   每到寒暑假,他都积极参加三和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宣传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建议人们去超市购物时自备购物袋。他和家人一直用自备的布袋到菜市场、超市等地方购物。   生活中,他尽量不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在家或者到外面餐馆吃饭,从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杯、纸杯等。节水方面,在他的提议下,他家一直用淘米水、洗茶具水来浇花。   刘怡孺   女,学生,河北区第十四中学。   她从小热爱环保,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身为校“绿色达人·环保社团”成员,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她号召全家人在夏天减少开空调时间,减少开私家车时间,多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多利用绿色能源。   在学校,她曾在2011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禁烟运动”,作为演讲员向同学们介绍吸烟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她和社团其他同学在2012年校文化艺术节中将废旧的材料制作成创意服装,开展创意走秀活动,将环保理念宣传到同学和老师们之中。   郑丽华   女,南开第一保育院院长。   她是保育院开拓创新求实创绿引领发展的带头人。自从确立了创建“市级绿色幼儿园”目标以来,从教育实践中探索与推进,在有限的院所空间里,积极挖掘绿色资源,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创绿”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被南开区环保局定为区级绿色幼儿园,2011年被天津市教育局评定为天津市一级幼儿园,2012年被天津市环保局认定为市级绿色幼儿园。   她积极开展家园同步的绿色宣传,一个幼儿带动其所在家庭,又由其家庭带动所在社区,进而辐射整个社会的幼儿、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环境教育模式已日臻成熟。   李诣   男,教师,民族中学。   自从2004年成为一名环保辅导员与环保结缘后,便潜心此中,他自己也在从事环保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些年来,李诣坚持在环保教育第一线,多年的环保活动共吸引学生3300人次参与,让学生在行动中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他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等途径学习固体废物、土壤、生态保护、能源与温室气体、环境与健康等知识。同时,多次跟随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开展水、空气、噪音等的监测,掌握了大量环保监测方法。   刘嬿   女, 教师,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   自从担任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德育主任以来,她便围绕学校“阳光普惠师生,科学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和“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的校训,开展了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为德育模式、以“创建绿校,提高学生生态道德”为切入点的重点研究与实践工作。   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学校环保工作做得有声有色:2011年,学校承担了由国家环保部“箭牌垃圾减量”国际子项目的研究,并已完成结题;2012年获得由国家环保部和天津市环保局组织的“送三精兰瓶回家”先进学校、“必胜客绿色课堂”先进组织学校、2012天津市绿色学校。她本人也多次获得市、区级环保先进个人。   刁桂兰   女,退休,河北区革新道通达新苑居民。   刁桂兰和老伴房春银多年来坚持低碳生活,被评为“全国绿色家庭”,夫妇二人把自己的环保心得与邻居分享,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里涌出很多“绿色一族”。   老两口简单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绿色”主题:家庭日常开支中,水煤电气每月开支不到100元,其中,一水多用,每月6吨左右,花费20元;灯泡一律用节能的,且做到随手关灯,不开长明灯,每月用电不到一百度,花费40多元。   康吉富   男,社团负责人。   每天早上,在河北区火车头体育场附近晨练的市民都会看到一个赤脚跑步的男子,穿着单衣,裤腿挽得很高,他就是被跑友们称为“赤脚大侠”的康吉富。他热心环保事业,常年组织志愿者参加环保活动。   自2008年开始,康吉富已组织50多次环保公益活动。每逢“六五”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无车日等环保主题日,他都会组织志愿者参加宣传活动,以此影响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环保志愿者队伍中来。   时伟、穆祥通   夫妻,退休,北辰区瑞景街熙景园居民。   老两口都是社区绿色环保员,生活中时时留意节能减排。比如,日常生活中一水多用,先用干净的自来水洗菜,再用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用来擦地,最后冲马桶。   穆祥通年轻时喜欢研究飞机,退休后,他把木头等废弃材料削削磨磨,做成飞机模型、相框、小工艺品等,在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将垃圾变废为宝。   张振东   男,退休,红桥区康华里居民。   家住一楼的张振东沿墙根种植了20多棵小树,还有一架葡萄,花草繁茂。他把水桶放在排水管下面来接雨水,再用这些水来浇灌“花园”。此外,他还用鱼缸里换下来的水浇花,先用白矾沉淀一下,清水倒回鱼缸,浑水就成了“肥水”,用来浇酸性花卉,效果很好。   他还有一个节水妙招,那就是酿酒用水再利用。张振东告诉记者,“蒸馏用过的水可以养鱼、洗菜再冲马桶。”由于在绿色生活中的实践,他的家连续被红桥区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授予“区级绿色家庭”称号。   彭雨   女,学生,天津市五十五中学。   她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平时坚持骑车上下学,坚持进行垃圾分类,并将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   在今年6月举行的“和平区青少年环保知识技能竞赛”中,彭雨代表学校展示了由她和同学一起用废旧报纸、塑料袋等做成的环保服饰,获得满分。   金玉栋   男,退休,河西区麦格理社区居民。   金玉栋坚持喂养野生鸟12年,街坊邻居都称他为“野鸟爷爷”。老人与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他家有两个喂鸟的“专属区域”:客厅阳台和卧室的窗台。专属区域设有鸟食盘和水盆,而食盘中的配餐也极为丰富,玉米渣子、蛋黄、生鸡肉、还有西瓜。   程秀丽   女,社区主任,河东区金湾社区。   金湾社区于2012年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参加全国第一届“远洋环保公益奖”活动并获奖。   金湾社区主任程秀丽对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在社区宣传倡导“节能减排、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推行延迟节能灯、循环水的利用、铺设草皮砖改善土壤等行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居民的环保理念、环保意识和社区的环境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秉健   男,退休,河西区东舍宅社区居民。   李秉健退休前为单位技术人员,作为社区志愿者,他发挥技术特长,利用废物制作小工具,无偿提供给居民使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李秉健还是社区护绿助洁队的成员,除了参加日常护绿工作外,他还自制几十把狗粪铲发给居民们使用,渐渐地,小区里狗粪少多了。   项淑兰   女,退休,滨海新区华纳社区阳光新园居民。   项淑兰今年65岁,多才多艺,利用各种爱好活跃在开发区的各个社区里;她组织了第一支而且到现在也是唯一一支“秧歌队”,她们敲锣打鼓,扭秧歌,宣传环保,成为华纳社区的环保宣传队;利用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宣传环保及安全知识,她还利用布头及旧衣服经过自己缝制,制作出时尚、亮丽、新颖、独特的时装,做到了废物利用,并且组织“丑婆娘时装秀”进行展示自制的时装,以此来宣扬低碳、环保、节能。   蓝云翠(Lam Wan Choui)   女,马来西亚籍,天津克瑞思森林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她1999年来到泰达工作,13年来,她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公益事业,持之以恒地从事泰达环保公益服务、社会慈善救助等。   她自2004年泰达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便加入进来,作为协会骨干成员,志愿服务时间达1500小时。多年来,积极引导外籍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城区建设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2
 环保小故事(一)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神奇的纸巾”。
  从前,有个小男孩,他每天要用好多纸巾。吃过东西,他用纸巾擦擦嘴,再用纸巾擦擦手,还用纸巾擦擦衣服。这天,爸爸买回一筒纸巾。爸爸说这是“神奇牌”纸巾,跟以前的不一样哦。小男孩想看看,纸巾究竟神奇在哪里。他拉出一截,没什么神奇;他把纸巾拉到阳台上,也没什么神奇;再把纸巾拉到楼梯上,还是没什么神奇;纸巾被拉得长长的,一直拉到小区外面;再拉到市民广场,绕过一棵棵粗粗的树。小男孩跑呀跑,拉呀拉,纸巾怎么也拉不完……跑呀跑,拉呀拉,小男孩回头一看,树林不见了!他扔了纸巾,惊叫着跑回家:“爸爸,爸爸,树林没有啦——”爸爸说:“制造纸巾要用树木做原料。你用掉了这么多纸巾,树林当然就没有啦!”为了让树林回到市民广场,小男孩又跑回去,一边跑,一边卷……跑呀跑,卷呀卷,纸巾全都卷了回来,市民广场的树林又回来了。小男孩真高兴呀!小朋友们,木材是制造纸巾的原料,纸巾用得越多,耗费的树木就越多。所以我们在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多用毛巾,节约纸巾。
  环保小故事(二)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爱用纸巾的石头变了”。
  从小,小石头就十分爱干净,吃饭时要用纸巾,洗手要用纸巾,折纸用纸巾,撕纸更是一张张的纸巾……。爸爸告诉他木材是制造纸巾的原料,我们要节约;可是他不听,总是搞得家里到处是纸屑。有一天,石头睡着了,梦里他高兴的去市民广场玩,走出家门,他就觉得怪怪的,今天好像特别热,市民广场上的树都到哪儿去了呀?石头问保安,保安说不知道;石头问小草,小草说不知道;石头问小鸟,小鸟告诉他,大树被卷走了,他们都要搬家了。石头连忙问,小鸟小鸟告诉我,大树被什么风卷走了?小鸟回答说,有个小朋友,特别爱用纸,木头都快给他用光了,我们都没有地方住了。说着,小鸟急急忙忙飞走了。石头一听脸马上就红了,着急的道歉“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纸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纸了。”梦醒之后,石头真的变了,小石头变的不再爱用纸了而且还总是劝爱用纸的大人,一本正经的告诉他们,木材是制造纸巾的原料,没有了树,大自然会失去平衡,地球就会很热,我们应该节约用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