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幼小衔接

如题所述

一、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其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幼小衔接是集中在大班下学期;二是广义的幼小衔接是贯穿在3-6岁整个学龄学前阶段。

3-6岁是孩子黄金学习敏感期,因此建议家长进行通过幼儿园三年进行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加无缝地适应小学,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等到孩子到幼儿园大班或者幼升小暑期再来突击准备。

二、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为幼儿园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

所以,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心、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三、幼小衔接几大误区,家长务必重视避开

首先,严禁超前超前学习小学课程,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已经明确规定:严禁小学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

其次,针对幼儿园孩子直接教授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只是让孩子在幼儿园把小学一、二年级的部分内容学完了。看似孩子比其他小孩子掌握更多知识,其实是违背了孩子学习发展规律,上学以后孩子会感觉到,小学学习很容易,不用很用心,也不用很努力,让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第三,单纯让孩子学习与小学主科相对应的内容,如加大数学、语文读写、英语的学习比重,幼儿的室内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社会性交往与交流活动、艺术创造活动相应减少。这种不当的幼小衔接会令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在幼儿园就累坏了,吓怕了,也对学习厌倦了,这对小学及后继阶段的学习十分不利。

因此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四、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

(1)是身心准备,引导孩子向往小学生活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2)是生活准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3)是社会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社交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合作,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注意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主动与同伴、老师问好。

(4)是学习准备,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5-6岁幼儿处在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自制能力,能帮助幼儿更加从容地步入小学生活,也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入学准备不是完成“固定知识”的传授,不是提前,不是抢跑,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习兴趣、愿望、能力和品质的准备。

五、大班幼小衔接,家庭如何为上小学做准备

(1)不要让家庭为孩子上学承担过重的负担

家校距离太远、或者家庭经济压力太大,会让孩子有压力——背负为了自己上学整个家庭不堪重负的压力,即使家长嘴上不说,孩子也能感觉到,这对幼小的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健康的。

(2)给孩子办一个入学派对,庆祝孩子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在孩子上小学前,全家人一起拍照留念或者聚餐,也是很好的庆祝方式,让孩子感受上小学是一个非常开心值得庆祝的事情。

(3)让孩子参与到上小学的准备过程中

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即将上学的小学门口走一走,如果被允许,还可以进入学校熟悉一下环境,看看教室、图书馆、操场、洗手间。提前熟悉小学环境,让孩子进入学校后不再感到陌生,让孩子更安心。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购买书包、文具、校服的小学入学物品准备过程中,让孩子感受上小学是自己的事情。

(4)家长一定避免给孩子负面暗示

有的家长,从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中,得知有的孩子上小学后适应有困难,产生焦虑,在孩子在场的时候,流露出这种担心,就给孩子了一个“上小学困难”的暗示;另一极,过度渲染理想化小学也不可取,可能会让孩子在实际上学后有失落感。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如 “你就淘吧,过些日子上学了让老师治你!”之类),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01
家长要对幼小衔接有正确的认识
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不要过分紧张,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就好。如果家长过分紧张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孩子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如果家长这时给孩子描绘一些小学生活中的美好憧憬,孩子就会非常向往小学生活,会有种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小学的冲动。反之家长一天到晚在孩子跟前念叨上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惧怕小学生活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不愿意上小学的心情。所以家长要先调整好心态。

02
习惯很重要
孩子放学后先写作业的习惯在幼儿园时就要开始培养,不能等上小学以后再说。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要给孩子讲好,放学后要先写完作业,再去做其它事情。因为上幼儿园时作业很少,很快就会写完,这样孩子就可以去做其它事情了。但是要提醒家长一点就是在孩子写完作业后,切忌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先写作业。上了小学后,就算作业多一些,孩子也会先写完作业的,再去看电视什么的,这样就不会出现到了小学,写作业写到很晚的情况。

03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说到做到,树立起威信
就像上面讲的,孩子放学后写完做业,去做其它的事情时,做家长的不要训孩子,更不要给孩子额外地布置家庭作业。因为孩子的作业已经写完,已经遵守约定了,家长也要遵守约定才有利于先写作业的习惯地养成,否则孩子会想我写完作业,也不让我干其它的事情,那我还不如先做其它事情再来写作业,这样的话,就不利于习惯地养成,同时家长在孩子心目中也是没有威信的,以后再管教孩子时孩子也不会相信家长说的话,后果不说大家也明白。

04
让孩子提前养成规律地作息习惯
大家都知道,在幼儿园时,尤其是上小班时,孩子几乎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没有什么明确地作息要求。那么在幼儿园大班的暑假,也就是上一年级前的暑假就要开始培养孩子规律地作息习惯了,以防上小学时作息调整不好,影响学习。

05
利用上小学前的暑假学习一些小学一年级的知识。
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知识的侧重点还是不同的。在幼儿园大多是学习一些礼仪方面的,与人交往方面的知识,以做游戏为主,对文化知识的要求不高。但是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就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重点,一些与人交往方面的老师不会讲很多。那么为了孩子上小学后可以学习轻松一些,在上小学前的暑假可以让孩子先接触一下小学的知识,学习一些汉语拼音,简单地数字运算,这样开学后孩子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06
提前做好上小学的“硬件”准备
家长要在孩子上小学前的暑假把孩子上小学时要用到的书包,文具等物品提前准 备好。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听从一下孩子的意见,毕竟这些物品是他在开学后天天要用到的。孩子开学后每天背着自己心爱的书包,使用自己心爱的文具,那是非常开心幸福地,这种愉快地心情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07
多陪孩子读书
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爱上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进行一些亲子共读。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无形中会认识很多汉字,这样在上小学后的学习中是非常有利的,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