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这是东亚地区与欧洲不同的修复理念吗?

如题所述

所有的景区都需要开发维护,完全原生态的旅游景区很少,即使是自然风光景区,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开发维护。

对于古建筑类文化旅游景区而言,保护性修复工作异常重要。

故宫三大殿修复前后对比

传统中国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中国土木建筑祖师爷鲁班同时也是木匠的祖师爷,对中国的建筑影响巨大。以应县木塔为例,作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近70米高,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存世近1000年,是现存传统建筑中的奇迹。

应县木塔

中国历史多战争,王朝更迭频繁,木质结构建筑怕火,经不起战火摧残。而很多历史人物又喜欢放火泄愤,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项羽火烧阿房宫,战争过后很多建筑都化为焦土。

西方古代虽战争也多,但由于很多建筑是以大理石为材料,故在冷兵器时代,留存会多一些。赶上热兵器时代,尤其一战二战的主战场,如果不投降,进行火力对拼,城市中的古建筑也被大量摧毁。

修复中的希腊卫城(《晓说》截图)

古建筑修复工作是东西方文明同样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火灾震惊世界,修复工作艰难而漫长。

现存的古迹能否保留下来,能否避免遭到进一步的风化、破坏,决定了后世将看到怎样的历史文化符号。

高晓松在节目《晓说》中有一期就有关于东西方修复古建不同理念的讲述。

中国对古建筑修复的方式与西方国家的修复方式不同。我国修复主张修旧如旧,尽可能采用同等的材料进行修复,修复的结果是看起来就像是完整的;而西方的修复主张为新修的部分一目了然,让人能明显感受到哪里是新修哪里是旧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