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房上加房,门口开塘,家败人亡”啥意思?

如题所述

其实,这句话是告诫农民们,房上想要加房,你不能像过家家那样,随便就加了,为啥,二层房没有根基啊,房上加房不是盖楼房,不是一起施工的话是存在危险性的,毕竟老房子如果真的承受不了的话,就会造成房屋坍塌导致问题当中所说的家破人亡的现象发生。而对于“门口开塘”,有的人为了养鱼,就在自己门前挖池塘,有人说门前有池塘会招财,因为水就代表财气,有的人却说门前有池塘会家破人亡,真的有这么严重吗?第一、容易导致房屋附近潮湿影响到地基。门口离池塘太近的话,如果下大雨有水溢出来的话,而且房屋的选址再低的话,那真的就有可能导致水倒灌。
第二、在农村,除了重大的节日,院门外面的灯是很少亮的,没有月亮和星星的时候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而农村人自觉得自己熟悉路,有时候就不拿手电筒,什么都有个“万一”,况且谁也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搞个失足落水那就不好了!而且,
家里如果有孩子比较小,一旦照看不过来,有时天比较热,孩子就会到池塘里洗澡,可能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并且,池塘里面的水是“死水”,不流动,这在农民看来,寓意不是很好。因此老一辈的人比较忌讳在房屋门前开池塘。最后一句纯属吓唬人的一句,也是为了强调前面的事情,让子孙后代能够重视起来。
所以,盖房子选位置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盖,想盖就盖,从水利工程的角度来说,地基要稳固吧!根基不稳,怎么盖高楼?其实在老农看来,这些盖房的选址和建造的条条框框俗语,不免带了丝迷信色彩不健康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们对房屋建造的讲究,和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寄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7
房上加房
在过去的那些年代,农村人建房子时,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房子都是土砖建造的,因为人力的原因,地基不牢,地基又不好。抗震性很差。绝大多数只建一层,如果想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再加一层,地基是承受不住的,万一地基下沉很容易倒塌。如果遇上轻微地震,晃了一下,啪嗒一声房子就没了,所以在过去,老年人是不主张房子加层的,因为曾经发生过惨剧,这是血的教训。慢慢的俗语 演变成迷信这一说法,这只是一个的基本安全常识。并不是像别人说的,这样,那样,,说什么迷信来的,各种说法都有。
这话的意思简单明了,就是说房子顶上不能再盖房子,反之就会家败人亡。不能说这些农村俗语没有道理,但也要辩证的去看问题,并非是那么绝对。想在房顶上再加盖一层,那这样的房子需要是平顶的。像我们北方的瓦房都是两面斜坡的,肯定没有办法在房子顶上再加一层。只有南方人盖的房子是两层以上,由于天气和地理条件的缘故,南方人世世辈辈都是盖两层以上的房子,所以就算是房上加房,人家也不会家败人亡。
门口开塘
在门口挖鱼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小孩子喜欢玩水,又没有安全意识,如果一不小心发生什么意外,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村里有两个鱼塘是养鱼的,一年四季都有水,我印象中,当时我上初中,村的小孩在鱼塘边玩,你追我赶的,有个小姑娘掉到鱼塘,当时这个小姑娘不会游泳,一同玩的伙伴不知如何是好,等家长赶到时,这个小姑娘已经没气了,所以家门口还是不要有鱼塘的好,为了小孩老人的安全!
还有,农村人在干完一天的农活后,喜欢喝点小酒,农村人还喜欢串门,大晚上的,你来我家,我去你家,几个大男人划拳猜掌,喝的不亦乐乎,经常喝的晕乎乎是常有的事,如果酒后一个不小心,大晚上的又看不见,掉进鱼塘里,怎么办?
而且在过去的时候,鱼塘旁边容易滋生蚊虫,蚊子可以传播一种非常厉害的瘟疫叫做疟疾,而蚊子必须是借助水才能繁殖,所以门前有水塘的话非常容易引发瘟疫。而在古代的话,疟疾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性疾病,所以说门前头有水塘的话,常常会搞得家破人亡。
在农村还有很多俗语像“大房压小房,丧失停门堂”说的也是修房子的事,意思是说在农村修房子的话,如果不注意基础的建设,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一些伤亡。这个事情在上世纪的时候比较多,因为上世纪很多人修房子,那会儿基础没有地圈梁这么一说,都是用石头和水泥砌成的,之后有人修房子为节约成本,就会大房压小房,在这个基础上修建了两三层的房屋,时间一久房子开裂,尤其是遇到连续性的降雨天气,房屋的裂口会越来越大,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性,而房屋的倒塌之前基本上毫无征兆,往往造成生命或者财产的损失。
第2个回答  2020-08-17

一、房上加房

以前的泥墙瓦房根本不可能有房上加房的情况。八十年代初,我家乡开始出现红砖楼房,很多农村人在建楼房的时候,不管是从当时一个人一间房的需求考虑,还是从钱财方面考虑,很多家庭的楼房地脚只能承受当时考虑到的楼层重量,圈梁也多以素梁为主。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早期建楼房的家庭在钱财相对宽裕的时候就想着在原有的楼房上多加一二层。很多砌墙师傅在开工之前,都会查看原来的墙体是否有裂缝,裂缝的大小,询问当时做地基高度等细节,再作出一个可以加楼层或不可以加楼层的判断。

要墙体裂缝过大、地脚不过硬承受不起新加楼层重量,主家不听砌墙师傅的意见,或盲目性的给楼房增加楼层,这种楼房很容易出现倒塌事故,没伤害到人的时候则破财,甚至直接危害人身安全,所以,八十年代以后,我家乡才流传着“房上加房,家破人亡”的警句。

二、门口开塘

我小时候一直弄不明白东鼓楼、西鼓楼、塘底(都是我老家村屯的名字)在没有水的地方也有鱼塘这个现象,特别是村中间的塘底,竟然有八九个鱼塘。到了我在砖厂做工的日子,我才知道村里的鱼塘,有的是地势低洼形成的,大多数是当地人在建房屋时,家家户户集中在一起取土(泥墙)垒墙形成的。

我家乡的楼房朝向,只有周边有鱼塘、小河小沟的宅基地,楼房朝向一般都是朝着鱼塘的方向,侧面是鱼塘的楼房比较少,至于屋后是鱼塘的家庭,我家乡还没有没有楼房出现。所以,我家乡在门口开塘的看法是水管钱财的意思。至于当地人忌讳屋后有池塘的形式,既有当地风水习俗的原因,也有农村人不方便照顾看管小孩子(门前有塘,大人在家里进进出出都可以看得见小孩)的原因。

总之,”房上加房,门口开塘,家败人亡”这句俗话与我家乡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虽然现在“房上加房”的现象很少有甚至没有,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房上加房、家破人亡”这句话的警示作用。至于“门前开塘”,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自己心中有杆秤来衡量就好。

第3个回答  2020-08-17
其实,这句话是告诫农民们,房上想要加房,你不能像过家家那样,随便就加了,为啥,二层房没有根基啊,房上加房不是盖楼房,不是一起施工的话是存在危险性的,毕竟老房子如果真的承受不了的话,就会造成房屋坍塌导致问题当中所说的家破人亡的现象发生。而对于“门口开塘”,有的人为了养鱼,就在自己门前挖池塘,有人说门前有池塘会招财,因为水就代表财气,有的人却说门前有池塘会家破人亡,真的有这么严重吗?第一、容易导致房屋附近潮湿影响到地基。门口离池塘太近的话,如果下大雨有水溢出来的话,而且房屋的选址再低的话,那真的就有可能导致水倒灌。

第二、在农村,除了重大的节日,院门外面的灯是很少亮的,没有月亮和星星的时候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而农村人自觉得自己熟悉路,有时候就不拿手电筒,什么都有个“万一”,况且谁也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搞个失足落水那就不好了!而且,家里如果有孩子比较小,一旦照看不过来,有时天比较热,孩子就会到池塘里洗澡,可能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并且,池塘里面的水是“死水”,不流动,这在农民看来,寓意不是很好。因此老一辈的人比较忌讳在房屋门前开池塘。最后一句纯属吓唬人的一句,也是为了强调前面的事情,让子孙后代能够重视起来。

所以,盖房子选位置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盖,想盖就盖,从水利工程的角度来说,地基要稳固吧!根基不稳,怎么盖高楼?其实在老农看来,这些盖房的选址和建造的条条框框俗语,不免带了丝迷信色彩不健康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们对房屋建造的讲究,和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寄托。总而言之:“房上加房,门口开塘,家败人亡”虽然说在表达上有点夸张,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农村的很多俗语,都是以极度夸张的语气,来表达对一些事情的警示。

想要给家里布置一个好的风水环境,挡住那些煞气。风水大师建议家里挂一串趋吉避凶、招财进宝的五帝钱。五帝钱是最适合用于镇宅、旺福的。不管对风水的任何冲煞、催财、平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避凶趋吉效果。红色寓意喜气、成功、忠勇,被视为能够驱邪化煞,而五帝钱力量强大,配合大红色的中国结法力无边。能从根本上改善财运不足的先天命理,催旺后天财运,助你财源广开,财路攀升。
第4个回答  2020-08-17
农村俗语“房上加房,门口开塘,家败人亡”这句话是告诫农民们,房上想要加房,你不能像过家家那样,随便就加了,为啥,二层房没有根基啊,房上加房不是盖楼房,不是一起施工的话是存在危险性的,毕竟老房子如果真的承受不了的话,就会造成房屋坍塌导致问题当中所说的家破人亡的现象发生。而对于“门口开塘”,有的人为了养鱼,就在自己门前挖池塘,有人说门前有池塘会招财,因为水就代表财气,有的人却说门前有池塘会家破人亡,真的有这么严重吗?第一、容易导致房屋附近潮湿影响到地基。门口离池塘太近的话,如果下大雨有水溢出来的话,而且房屋的选址再低的话,那真的就有可能导致水倒灌。第二、在农村,除了重大的节日,院门外面的灯是很少亮的,没有月亮和星星的时候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而农村人自觉得自己熟悉路,有时候就不拿手电筒,什么都有个“万一”,况且谁也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搞个失足落水那就不好了!而且,家里如果有孩子比较小,一旦照看不过来,有时天比较热,孩子就会到池塘里洗澡,可能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并且,池塘里面的水是“死水”,不流动,这在农民看来,寓意不是很好。因此老一辈的人比较忌讳在房屋门前开池塘。最后一句纯属吓唬人的一句,也是为了强调前面的事情,让子孙后代能够重视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