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是多少年?

如题所述

一纪指十二年。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

《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张衡 研《京》以十年, 左思 练《都》以一纪。”

唐 柳宗元 《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乾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为一纪者。

相关说明

①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纪。《诗经・大雅》:“七十六岁为一部,二十部为一纪,积一千五百二十岁。”

②六十年为一纪。《太乙淘金歌・数命源流太乙入局法按语》:“故以七十二局为一元,五元合为三百六十年,数以六纪。六十年为一纪,笈甲子一周也,六纪而为三百六十年也。”

③三十年为一纪。天地之气之小会。《素问・天元纪大论》:“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年。”

④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文公在翟十二年,狐偃曰:'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吾不事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解》:“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⑤四年为一纪。天气终而复始之一小会。《素问・六微旨大论》:“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一纪是十二年 干支纪年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 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丑寅卯辰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未申酉戊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第2个回答  2020-10-21

一纪指十二年。《国语·晋语四》:“ 文公在 狄十二年, 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扩展资料:

基本释义

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

《国语·晋语四》:“ 文公 在 狄 十二年, 狐偃 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韦昭 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张衡 研《京》以十年, 左思 练《都》以一纪。”

唐 柳宗元 《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乾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为一纪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3-26

    一纪为六十年,即甲子一周也,三百六十年为六纪中,“故以七十二局为一元,五元合为三百六十年,数以六纪。”

    还有一说就是三十年为一纪,天地之气小会,“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年。”

    还有一说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纪。诗经。大雅“七十六岁为一部,二十部为一纪,积以前五百二十岁”。

    另一说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 》“文公在矅十二年,孤偃曰;吾来此也,非以矅为荣,可成事也,吾不事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还有就是四年为一纪,天气周而复始之小会。《素问。六徽皆大论》“日行一周,天气使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使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使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使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使于一刻,所为一纪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4-28
一纪是十二年.我的根据是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左思练都以一纪”一句,它的意思就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左思写《三都赋》用了十二年。如果你还有问题,可以参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