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是嘛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追逐个人利益的品德。

明代张居正所言“苟利社稷,生死以之”,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同样的爱国情怀。

【出处】《礼记·儒行动》

【作品简介】《礼记》,亦称《小戴记》、《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共四十九篇。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

【原文】(节选)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意思】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拓展资料

【出自】《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作者】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全诗】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7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句话出自《礼记·儒行》,原句是:“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苟:只要,假如,倘使。富贵:钱财多、地位尊崇。

拓展资料

清代的李则徐曾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提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属于用典,所用的典故就是《礼记·儒行》里面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这句话。

明朝的大学时张居正,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跟林则徐相同,这也属于用典。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说出同样寓意的话,表达的是同样的爱国情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简析】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追逐个人利益的品德。明代张居正所言“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表达了同样的爱国情怀。

【作品简介】《礼记》,亦称《小戴记》、《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共四十九篇。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

【原文】(节选)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意思:只要能对国家有利,不追求自己的富贵。

出自:《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不 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 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拓展资料

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富贵:财多位尊。

简析: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追逐个人利益的品德。明代张居正所言“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表达了同样的爱国情怀。

作品简介:《礼记》,亦称《小戴记》、《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共四十九篇。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

相关内容: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19

如果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

原文节选: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译文:儒家能为国家推举人才,不论是亲友或是仇家,只要有能力就举荐;根据累计的功名,推举贤者进朝堂,而且不期望有回报;贤者实现志向,如果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推举贤者的人能做到这样就好了。


扩展资料:

苟利国家的其它出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思: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出处:清朝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原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

自己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肩负着沉重的责任,用年迈的身躯,平庸的才干,注定是无可支撑的。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被放逐到伊犁,正是君恩高厚。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不妨把“这回断送老头皮”这首诗送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意思是:只有做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或者工作,个人是不会计较富贵得失的。

资料拓展: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这句话出自《礼记·儒行》”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浴德,常自洁净其身沐浴于德行也陈言而伏。”

2、这句话集中反映其忧国为民的胸怀和高度的责任感,影响着后世,晚清时期的禁烟大臣林则徐也说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表达了心中的抱负和天下为公的信念。

3、《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