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急啊。。。。寒假作业。。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亦称元夕、元夜。它是旧年的彻底结束,和一切新生的开始。欢度元宵,给我们拥抱新年的勇气。当然还有元宵节的三大习俗也是必不可少的~


1、吃汤圆

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自然是吃汤圆了,汤圆的完整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当时称汤圆为“浮圆子”。明朝永乐年之后叫做“元宵”。“圆”寓意着圆满、满足,吃汤圆便有了祈盼团圆之意。

汤圆的叫法也存在南北差异。北方人称“元宵”,南方人称“汤圆”。除了叫法不同,在制作方式、口味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北方的“元宵”是用竹筛摇滚而成的圆形;南方的“汤圆”是用手搓揉成的圆形。

元宵大多以甜的口味为主,馅料切成小块后,放在装满糯米粉的竹筛内滚成圆球,煮出来的汤头比较浓浊。汤圆的做法像包饺子,必须把内馅塞入,馅料有素有荤,汤头比较清爽。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千变万化,在中国各地的吃法也不尽相同,著名的有苏州五色汤圆,广东四式汤圆和上海的酒酿汤圆、蟹粉汤圆,中国台湾的豆沙汤圆、咸汤圆等。除了煮,汤圆还可以炸、煎。煎出来的汤圆两面金黄,外壳脆脆的,没有煮出来的汤圆那么腻。

2、放花灯

元宵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时代。相传,东汉明帝十分提倡佛法,为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成民间盛大节日。每年元宵,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大型的花灯集会,比较有名的西安城墙灯会、南京夫子庙灯会、济南趵突泉灯会。

既然说到花灯,就不得不提和花灯形影不离的灯谜了。灯谜又称打虎、文虎,也是元宵节传统的娱乐活动。

猜谜的活动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于猜谜的活动,称之为“隐语”、“瘦辞”;秦汉时期出现了书面形式的谜语。宋朝时,灯谜正式出现,人们将写有谜语的字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赏玩。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3、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灯”,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龙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远古先民经过想象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之中的神圣物种,代表了祥瑞和力量。因此,舞龙有着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

形式完整的舞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至唐宋时期,舞龙已经非常普遍。“舞龙”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舞龙时,一人手持“龙珠”,其他人则控制龙身,一般一节龙身由一个人控制。不管龙身有多少节,每个人的动作必须要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地舞出龙的形意,舞出龙的飘逸的身形。龙的前进方向由控制龙头的人决定,舞龙跟随着龙珠摆动回旋,意趣盎然。

小时候,这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舞龙队的表演很受欢迎,队伍往往被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以小孩子的身高,什么都看不到。父亲便把我抱起来,用手托着架到他脖子上。然后,我的视野瞬间开阔,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想,也许我喜欢看舞龙表演,不仅仅是因为令人眼花缭乱的舞龙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能被父亲高高举起,处在最高位置,极大地满足了一个小孩子的虚荣心。


元宵,给了我们多许“圆”。圆是天清月“圆”,月光普照,披一身月之光华,就是披一世光明与圆满。圆是金玉良“缘”,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人立处,便是人间最盛景。圆是功成梦“圆”,全力拼搏,尽情释放热爱与汗水,云中锦书明朝至。愿世间每一个“圆”都与你环环相扣。人事安康,世事圆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03
吃元宵,放花灯。北方还包饺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