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贵州盘县这个地方?

有谁去过呢?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

盘县历史悠久,有距今约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盘县大洞(原名十里大洞)。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634年)置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齐弥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讨司,继改宣抚司,复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卫府并设,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废,普安卫升军民指挥使司(后变废,复称卫)。永乐元年(1043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1415年)安抚司废,改置普安州。万历十四年(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析州属三营三里地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嘉庆十四年(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盘州厅。民国2 年(1913年)改盘县。解放后仍为盘县。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为开发盘县煤田,于1965年由盘县划出9个公社,云南宣威划出3个公社设盘县矿区(后改称盘县特区)。1970年,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仍名为盘县特区。1985年末,特区辖17个区(镇),93个乡(镇);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1993年“建、并、撤”后,全县辖37个乡镇、747年行政村,后经合并为450个村。1999年更名盘县,县政府驻地搬迁红果,到2003年底全县有人口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5万人。

区境属亚热带气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

盘县物产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铜、铅、锌、硅砂、黄金、天然气等23种,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尤以煤炭资源著称,现已探明储量为105亿吨,远景储量达380亿吨。盘县煤炭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含硫低,发热量高、煤种全、质量优、易开采”等特点。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境内有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和贵州省首座百万千瓦火力发电厂盘县电厂。现设计能力为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和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正在兴建中。

盘县文物名胜多。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盘县大洞。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县城南郊的碧云洞,自明代以来为文人青睐,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详加描述。老厂有万亩竹海,山川秀丽。竹中的泉水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化学调查和水质评价研究,并通过国家级鉴定,为特殊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各件下形成的极低矿化度、极度低硬度、超低钠、国际首次发现的一种天然优质饮料水。妥乐村的千株银杏形成独有景区。盘县银杏产量为全省之最。

2003年8月,盘县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盘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把盘县建设成中国煤电大县、贵州畜牧大县、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参考资料:http://www.panxian.gov.cn/pxkk.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4
盘县很垃圾的,县城只有巴掌那么大,两边全部是大山,,我2012年8月4日到盘县出差,住60一晚上的宾馆老板的不给你洗簌用品,说要80元一晚上的才有洗淑用品,而且宾馆的墙上到处的是脚印,被子很脏,后来我到外面吃了一碗盖饭,老板收了我30元,我旁边一个人点了一个肉,一个汤,才24元,我说怎么这么贵,老板说就这样,我以后在也不会到那个地方了,哎!!记住我的话,各位朋友,千万不能到贵州盘县啊,穷山恶水出叼民,
第2个回答  2012-06-30
遇见问题就回,赶紧涨经验。刚刚来到盘县,凉快!
第3个回答  2012-04-10
我去过!那是我的家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