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是什么意思,如何出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解释为: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老子》。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生产工作总结、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处世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

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曾国藩是再合适不过了,说实话对曾国藩的了解只停留在两江总督(江苏、安徽、江西)的认识上,我也一直没有兴趣去主动了解过清朝没落时候的官员,总有觉得他们是一帮“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之人。

而在“放之可惜,看之纠结”的复杂心情中翻开编辑部推荐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时,顿时如梦初醒,为自己的狭隘而羞耻,在书中不光光阅读曾国藩的故事,更是在学习一种入世智慧,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人物传记,更像是一本哲学案例集。

整本书从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描述了他的成长、蜕变、成熟、得道过程,基于他的自省文字和信件立体性很强地塑造了这个活灵活现、自相矛盾的个体。

此次的读书感受特别的神奇与难忘,对曾国藩这个人物从不喜欢甚至是鄙视到敬而仰之,阅读心态从一开始道德优越感的狭隘到最后海纳百川的广阔,又自导自演跟随书中的节奏或是化身左宗棠在瑜亮情结中与他隔空对话,或是“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中与他产生共鸣,顿悟他的“笨拙”、“有恒”、“自省”和“流动”。

曾国藩的人生“刻苦自砺,全力内圣,以达外王之业”,他有明确地目标并一生为之奋斗,他坚守原则,脚踏实地,自省有恒,最终却发现大清王朝的命运非自己一人所能扭转,曾经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抱负却敌不过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颓势。

人不能不敬畏“势”,也真是对“势”的理性认识,才有了入世的踏实,从纸上谈兵式的道德制高点回归,不急不随,自我反省与独立思考,“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的晓理方式,更散发出其人格的魅力和处事哲学。

拓展资料: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不管后世对其有何极端的评说,,历史学家讲述的不是发生什么,而是他相信什么,倔强和真诚的人融入了入世的圆滑却成为诟病的元素,但谁又能发现在入世圆滑中把握住底线、脚踏实地的人才是瑰宝。

他是一面镜子,反射出大清帝国的一个侧面和有志之士命运的挣扎无力感,在这样的大环境读这样的传记需要以一种更加宽阔的胸襟和同理心来理解,方能读出无奈,亦或是生存哲学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