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感情的书,也结合自己的心情颇有感触。

有一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可能背后隐含着我们的真实的诉求和想法。下面是文章中所说的几点:

1.在亲密关系中,批评对方来达到我们的愿望是常用的方法。我们最看不惯的别人的地方,如懒惰,其实是对自己最不满意地方的投射。我们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才会格外在意是不是最亲近的人也会有,因此也才会批评别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自己的匮乏而投射在别人和外物身上。甚至可能觉得是这个世界的一些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其实我们只需要将目光投向自己即可。

2.有时候即使是一个家里的人,都有明显的竞争关系。人们无法随喜对方的成就。以对方为荣,感同身受。反而可能在争夺爱和地位,却看不到一家人的爱是不断增加的。

3.人们常常会有牺牲者心态,是因为放纵者是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些给予。而着不能说到底是哪一方造成了另一方,但是处在这样的心态中,人们无法享受为家庭服务,而进入牺牲者心态,就会看一切都为负担。

4.死亡的诱惑,就是最终极的逃避。因为活着意味着大量的问题和事情要去处理,唯有死亡这种方式可以用虚无来抵抗这些生活的磨砺。

5.对家庭的死忠,对原生家庭的死忠,就会产生大量矛盾。人们会不自觉的复制曾经熟悉的父母错误的相处模式。人们因观念而对家庭不加判断的死忠,是摆脱不了对原生家庭的困扰,和原生家庭的问题的。家庭的问题就会变成心理的阴霾一直传给下一代。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客厅里的大象,大家都看到了,却没有人说破。压抑感和窒息终将成为这段关系的隐患。

下面列出的方法可以逐步帮我们走出这些困扰,找到更平和平衡的生活相处状态。

1.首先,人们要突破已有的认知,惯性思维导致的惯性的生活习惯是我们一遍遍生活在痛苦中的根源。而唯有认识到客厅真的站着一头大象,看到了自己曾以为我就是这样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观念,才能根本上有所改变。

2.要记得,所有问题都是伪装的礼物和经验。例如:内心匮乏的问题

我内心匮乏,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但真的没有嘛?还是我站在一个角度没有看到全貌呢。

3.你所看见的都是内心世界的投影。

4.每个人都能对自己遇见的所有事情百分之百的负责。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来自问题。找到问题我们就接近自由。我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爱来解决一定可以。

当你意识到这些原则都接受,爱可以带来启发 。

无条件的爱:真心诚意的付出,也不愤愤不平,不求回报,听从自己的心,这样的付出对每个人都好,包括对自己。

因为不断的牺牲而濒临崩溃的感觉,那也不是那种无条件的爱。不满足感让人之间有了间隙。

不需要权衡得失,不需要根据外在在决定,而是跟随内心。

启示:

达到一个地方最快的方法,就是你已经在哪里了。

获得了启发:“假如我是爱他的,那我会怎么办”

爱是一个动词,我是爱他的,那么我该怎么做。

灵魂关系:“允许‘:听从心的,出自灵感创造性的启示。

“随他去”法门,

无可无不可,内心乱,患得患失,做事不纯净,放下对结果的控制欲,尽人事,

对无常的抗拒,就会焦虑。依据灵魂的本质做事。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而给他们很多压力,感谢父母,回到童年去接受自己的爱,他们只是当时不知道怎么样去爱你。

一首诗写在最后:

两个相爱的人

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

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亲密关系》克里斯多福·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