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内窥镜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如题所述

1998年11月底,15岁的初三学生周琦上完晚补习课后回家。她坐在公共汽车上,口含着圆珠笔,专心致志地思考老师布置的题目。不料,公共汽车一个紧急刹车,姑娘竟将笔套“吞”进气管里去了!这下麻烦大了,姑娘咳嗽、胸闷,呼吸也越来越困难。

“必须立即施行手术!”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医生果断作出决定。不久,手术结束了,医生将已嵌入周琦右下叶肺基底的圆珠笔笔套取了出来。不过,医生在这复杂的手术中并没有使用手术刀,而是巧用气管镜,并运用娴熟的操作手法将异物从周琦的肺里“钳”出来的。

气管镜是现代高科技产物——医用内窥镜中的一种。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体内的微型小镜子,它可以帮助大夫从人体外直接观察到人体内脏器官里的情况。

医用内窥镜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877年,英国的尼兹医生发明了宫腔镜,以后人们又发明了膀胱镜、鼻咽镜、气管镜、腹腔镜等。不过,内窥镜真正在医学上得到普遍使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内窥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之后。

内窥镜的“革命”是由光纤——光导纤维的发明所引发的。光纤的发明显然受了1870年一个著名实验的影响。那一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皇家学会演讲厅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桶里放满水,在桶的上方用灯泡照亮桶中的水,然后,他让桶里的水从桶侧壁下部的一个小孔流出来,此时人们看见,从小孔里流出的弯曲的水流是一条亮柱——光线会跟着水流弯曲传播。为什么光在这里不作直线传播了?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丁达尔解释:光在沿直线传播时,遇到有东西阻挡,就会被反射回来,以上现象是光线在弯曲的水流中作了许多次全反射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用截面直径只有头发几分之一的极细的玻璃纤维制成的光导纤维,就是利用了光的这种全反射现象来传递各种光信号的。医学家很快就将它应用到医学上,1957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光纤十二指肠镜,以后各种光纤内窥镜纷纷面世。这类光纤内窥镜与先前使用的用橡胶与金属材料制作成的医用内窥镜相比,有两大优点:一是管子细,又很柔韧,可以任意弯曲扭动;二是光纤能导光,这样不仅可以采用外部冷光源进行照明,还能够获得十分清晰、色彩逼真的图像,诊断的准确率也就提高了。

各类内窥镜的基本构造都差不多,一般由一根细的软性长金属管和探头组成。

叫做镜管的软性长金属管可以通过口腔等部位进入人体内,镜管内有光纤束,一端接一个光源,光由光纤传递到内窥镜的另一端,产生亮光,照亮人体内脏器官内部。反过来光纤又可把图像从体内传到体外,所以这种光纤束也叫做传像束。

内窥镜的探头内径约11毫米~13毫米,可这样小的东西里,竟然装有照明灯、导轨、超微型摄像头等。医生通过操作器,可使探头像蛇头一样活动、弯曲,到达要观察的部位,把观察到的情况通过传像束传送到电视监视器成为图像,再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医生就可以发现这些器官的毛病了。

内窥镜的镜管内还有一个特殊孔道,通过孔道可以安装微型手术刀,这样医生就可在不剖腹的情况下,直接在器官内部为病人做手术。孔道内还可以安装一根细长的夹钳,便于医生在病人器官里夹取少量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有的专用器械还可把胃、食道、气管、肺等器官中的异物取出,就像前面讲的从周琦肺中取出圆珠笔套那样。

吞下一条长管子来检查内脏病变,听起来好像挺吓人,实际上,这只会有一点点不舒服感而已。为使病人放松,以便管子的插入,有时会让病人服用少量镇静剂,或者在喉部喷上一些麻醉剂。管子放入时,可先让病人侧卧并伸长脖子,头部向前,这样,就方便医生将探头伸入病人喉部,使病人吞下了。操作者再经目镜观测,将光纤慢慢地引导入食道、胃或小肠等处。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内窥镜还可以伸到脊髓中去,脊髓分布于脊椎骨内,从大脑延髓一直延续到臀部的骶髓。作为中枢神经的重要一环,它控制着运动和感觉神经。1996年,日本新潟大学的下地恒毅教授研制了内径仅0?5毫米的微型脊髓内窥镜,它能在脊髓被膜——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的空隙间自由行进,而无损于脆软的神经。

内窥镜检查治疗人体内部脏器的情况,都可以通过电视录像记录下来,进行重放。这对医学研究和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医科大学的课堂上,老师播放着由内窥镜拍摄下来的录像,对着图像可以向学生们详细讲解:食管、胃、十二指肠健康正常时是什么样,早期病变有哪些变化特征,应怎样通过内窥镜施行手术……

医用内窥镜目前品种有好多,除了有胃镜、食道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大肠镜等消化道系统的外,还有前面述及的气管镜、脊髓镜和子宫镜等,心脏镜和肾盂镜等也已投入了使用。它们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一类不可缺少的仪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