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北星参加了几次奥运会?

如题所述

王北星

王北星于1983年3月5日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速度滑冰运动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米季军。2003年,荣获全国速度滑冰单项锦标赛女子500米冠军,2004~05赛季荣获世界杯埃尔福特站女子1000米冠军,2005年,荣获速度滑冰世界杯密尔沃基站500米冠军,2006~07赛季获得世界杯海伦芬站女子500米冠军,2008~09赛季,获得世界杯柏林站500米第一场亚军、第二场冠军,海伦芬站500米第一场亚军、第二场亚军、1000米第三名,盐湖城站500米冠军,2009年,获得短距离速滑世界锦标赛冠军。

王北星是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天才型的速度滑冰选手,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长期刻苦的训练决定了她优异的比赛成绩和高超的临场发挥,也注定了王北星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速滑选手之一。

王北星身材高挑,但并不瘦弱,粗壮有力的大腿给了她巨大的力量,发达的大臀肌赋予了她出色的爆发力,通过近年来严格的训练,大腿也练得更加的粗壮饱满,臀肌也更加的强健结实,即使在速滑选手中也显得出类拔萃。这些条件都是天才型选手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出色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想更多超越高水平选手,成为世界第一,要走的路还很长,腰腹力量的不足以及上肢力量的匮乏有时也限制了她的发挥,加上本不强壮的胸肌,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王北星成功路上的一大阻碍,但只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和自身不断地追求与超越,相信奥运冠军将不再是梦。

1992年,7岁的王北星参加了小学运动会,没想到,她在中长跑上的优异表现让一位业余教练看中了,希望王北星的父母让孩子参加速滑队,父母和北星都同意了。就这样,王北星进入到了速滑运动的天地之中,不断地挑战自己、追赶时间。枯燥的速滑在王北星看来却有着无尽的乐趣,而当时恰好是中国速滑名将叶乔波最辉煌的时期,就在王北星开始训练的那一年,叶乔波在冬奥会上连夺两银,为中国冬季军团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叶乔波一直都是我的偶像,她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看着她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我就下定决心,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拿到世界冠军。”王北星说。11岁时,王北星家搬到另一个城区,于是,爸爸妈妈让她改练就近的短道速滑。按说,由速度滑冰改练短道速滑比较容易,没想到,王北星却执拗得很,每次训练时,她总喜欢一个人孤单地滑着外圈,每次比赛她几乎都是最后的那一个,但如果队里派她去参加速度滑冰的比赛,她准能抱个第一名回来。教练建议王北星重新回到速度滑冰的队伍当中,她回到了齐齐哈尔市青少年重点班。“其实回想起来,两年的短道速滑训练,对我的弯道技术帮助非常大。”随后,王北星于15岁进入省队,18岁远赴加拿大,跟随外教训练至今。出于对项目的热爱,王北星一路走得都很坚定,每每训练不顺利,或者比赛不如意时,她也会赌气说,“不练了!”但仅限于说说气话,下堂训练课,她准会精神百倍地出现在训练场。

“我从来不给自己留后路,在省队是这样,去加拿大也是这样。”王北星说。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速滑运动员尚没有享受到脚型鞋的待遇,冰鞋都是号码鞋,而王北星的冰鞋因为不太合脚,尤其在穿新鞋磨合时,她的脚总会被磨得“惨不忍睹”。“跟腱那儿的肉都磨开了,隐约都能看到白色的筋膜在里面。但也不能不训练呀,一般贴个创可贴就上冰训练了。”说起来似乎轻描淡写的,但谁都可以想象到王北星当时的痛苦,每次穿上冰鞋,便是一阵阵钻心的疼痛,每一下滑行都会疼得她龇牙咧嘴。此时,顽强的王北星便咬牙猛滑,直到脚跟麻木到没感觉了……那时候,每次训练回来,王北星总要擦拭冰鞋上留下的鲜血。

即便如此刻苦,王北星在同龄人当中也不属于最为出色的选手,直到盐湖城冬奥会后,她遇到了去加拿大的机会。在叶乔波之后,中国的速度滑冰一度陷入低谷,在长野冬奥会和盐湖城冬奥会上只拿到第13和第14,为了尽快提高运动成绩,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度滑冰部派出了一批年轻选手,远赴加拿大卡尔加里。

“从我去加拿大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我要一直留在那儿。”18岁的王北星告诉自己。的确,在身边的队友来来回回地反复于加拿大与国内时,王北星选择了坚守,并且将并不出色的自己打造成为一名世界优秀级的运动员。

在加拿大的生活和训练并不顺利,尤其对于习惯了集体生活的运动员。在国内时,饭菜都是现成的,卫生也会定期有人打扫,而放在宿舍楼里的洗衣机,更是极为方便。这一切在中国运动员看来极为寻常的事儿,到了加拿大便成为一种奢望。王北星和队友们租住在一个小小的公寓里,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都要自己来。“那时候卡尔加里正是冬天,非常非常冷,路面上都是冰。我们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买菜、买米,还要背着很沉的东西,经常摔跤。”而烧菜做饭更是小队员们的弱项,买好材料和油盐酱醋后,王北星和队友们只能照着菜谱一点点学习,逐渐将饭菜做成了可以入口的味道,“刚开始怎么做都特难吃,不过几天以后,我们就能控制好调料的量了”,王北星骄傲地告诉记者,她和队友们逐渐适应了独立生活,开始实行轮班做饭制,每两人一组值班一周;周末,大家集体进行一次大扫除;晚上,大家用手搓洗衣服和床单被罩……“没有什么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现在已经很会做饭了,中餐、西餐都做得非常不错,有机会可以给你露一手。”王北星笑着说。

过了生活关,王北星还有一个语言关,由于和外教沟通不畅,王北星便努力地学习外语,速度滑冰部为队员们安排了外语老师,王北星的外语突飞猛进着。为了尽快练就听力,她还坚持收看动画片。“动画片的发音非常清晰准确,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王北星忍不住向记者传授起了经验。

凭借动画片上学来的英语,王北星感觉和外教沟通还不太够。于是,王北星便借助英语词典,先认真细致地研究自己的训练计划,想清楚不太明白的问题,准备好相应的单词,查好词典后记录下来,再去找外教沟通。久而久之,王北星逐渐过了语言关,有时候,她还会教外教凯文一些中文,“凯文现在会说很多中文了,很棒!我们俩的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在加拿大五年多的时间里,王北星感受最深的还是想家,“出去之前还不觉得,现在才发现,哪儿都没有家里好。”王北星说,每次回国,只要飞机一降落,她就会感觉到异常的亲切,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家乡黑龙江。“我这次回来是四点多落地,到首体差不多六点半了,正赶上北京的下班高峰期,但就是堵在大街上,我也觉得特亲切,特兴奋,终于回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