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瘀血什麼意思?

刚看中医,不懂什麽意思?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均可使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各种外伤损伤肌肤和内脏,使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而形成瘀血。

瘀血的形成:

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脉道的通利,以及寒热等内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扩展资料:

活血化瘀食物:

1、葡萄。1997年专家研究发现每天喝三杯紫葡萄汁可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力40%,非常类似阿斯匹灵的溶栓、抗凝血和溶纤维作用。尤其葡萄皮中所含的类黄酮物质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所以说葡萄是活血化瘀的水果之一。

2、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栓、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3、山楂。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是血瘀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山楂具有活血化瘀、帮助消化的作用。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食用点山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瘀血

人民网-哪些食物可以活血化瘀?活血化瘀的食疗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继发病因之一。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以及血运不畅而阻滞于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瘀,有瘀积、瘀滞的意思。《说文解字》曰:“瘀,积血也。”瘀血,在中医文献中有凝血、著血、留血、恶血、虾血、干血及蓄血等名称。 血液溢于脉外,停留于体内;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脉中;脉不通,血不流以及污秽之血都叫瘀血。由于血液停滞壅塞,瘀结不散所致的疾病叫瘀血证。瘀血既是某些疾病(或久病)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内经》没有瘀血的名称,有凝血、著血、恶血、杯血、留血等记载。《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灵枢·百病始生》说:“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禁服》说:“陷下者,血脉结于中,中有著血。”《素问·调经论》说“孙络外溢,则有留血。”《灵枢·贼风》说:“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色“赤如虾血者死”。 (一) 瘀血的形成 造成瘀血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如下: 1.因于气 气滞或气虚,均可引起血行不畅。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滞血滞。 2.因于寒 寒凝经脉则血行受阻。《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3.因于热 血热可以迫血妄行,血热又可成瘀。《医林改错》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4.因于伤 内伤或外伤跌仆出血,积聚于组织器官,久不消散成瘀。《灵枢·贼风》说:“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 5.因于出血 各种原因的出血,均可使血不归经,停滞于某一局部,形成瘀血。《血证论·瘀血篇》说:“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 6.因于久病 各种疾病,久久不愈可以入络形成瘀血,如痹证、肿病、肝病等等。 (二)瘀血证的特点 瘀血证除因瘀血阻留部位、程度而有不同症状外,尚有以下共同特点。 1.疼痛 瘀血阻络,不通则痛。特点是位置常固定不移,性质多刺痛尖锐,且久久不愈。一般疼痛部位与瘀血所在有一定关系,《血证论》说。“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瘀血在上焦,…骨膊胸膈顽硬刺痛”,“在中焦则腹痛胁痛,腰脐间刺痛”,“在下焦则季胁少腹胀满刺痛”。 2.出血 也是瘀血的常见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如血瘀月经不调之出血,某些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溃疡病出血等。 3.肿块 外伤出血,局部可见肿块,腹内有瘀血可以形成症瘕。 4.寒热 有瘀血者常见发热,有时见恶寒发热。如产后恶露不尽,跌扑损伤均可见寒热等。 5.腹满 有瘀血者常自觉腹部胀满,有的按之有坚硬感,所谓“少腹硬满”就是此类症状。 6.神经精神症状 有瘀血的病人有时可见“喜忘”。“如狂”,“心痛、头晕、神识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状。 7.其他体征 常见面色紫暗,口唇有黑斑,舌色紫暗或舌边、舌面有青紫斑,舌下静脉曲张,白睛有瘀斑、瘀点。肌肤甲错,腹壁青筋(腹壁静脉曲张),皮肤有蟹爪纹(微血管扩张)、红点、红纹(蛛蛛痣)、朱砂掌(肝掌)。脉象多涩。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瘀血证大体包括以下病症。 1.局部缺血 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血栓性脉管炎、雷诺氏病、脑血栓形成等。 2.循环障碍的郁血 如心力衰竭、门脉高压以及静脉曲张、静脉炎等。 3.出血后的瘀血 如宫外孕、血液病所致的出血等。 4.组织增生及变性 如烧伤后的瘢痕疙瘩、银屑病、硬皮病、肿瘤、系统性狼疮、肠粘连、翼状胬肉等。 5.各种炎症、组织糜烂及溃疡 如盆腔炎、多发性神经炎、痈疽、阑尾炎、其他炎症包块、褥疮、角膜溃疡等。 6.全身或局部水肿 如肾炎、肾病、输卵管积水、象皮肿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9
  瘀血是脉道不畅、血质污浊、血流缓涩以及血液瘀积等概念的总称。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而瘀血停滞于体内又可引起各种不同病证,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为肝胆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由于瘀血具有污秽、滞涩不畅、停蓄瘀积等病理特征,故其为病常表现为易阻气机、瘀塞脉道、蓄积成块、内攻心神等特点。气机不畅本为血液发生瘀滞的主要原因,而瘀血一旦形成亦可导致气机郁滞,故临床上每可见气滞血瘀或血瘀气滞之证。若血瘀气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其疼痛性质多为锥刺样、针扎样、刀割样或绞痛样,如肝病中所表现的肝区刺痛、胆绞痛、血色病的腹部剧痛等。若瘀血阻滞气机,阳气郁遏不得伸,日久则化而为热,临床除见瘀象外,可并见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等,如肝癌所见之低热则主要因瘀血而致。   瘀血瘀阻脉道的致病特点,一方面表现为脉道受阻,血不循经而致出血之症,如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消化道出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血液于脉管中,不能以正常迅速运行而瘀滞,如肝硬变之肝掌、痴蛛痣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此外,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动脉闭塞等肝胆血管性疾病,均与瘀血瘀阻脉道的致病特点相吻合。   瘀血停滞体内,既可表现为全身性的血质污浊,如体内铁存积过多的血色病,症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色如青铜或黯黑等,则为全身血液污秽浑浊所致,常与禀赋阴盛或感染寒热邪毒有关;亦可表现为瘀血停蓄凝结于一处而形成症积,如门脉高压、血液回流受阻之肝脾肿大,即为血液瘀积肝脾所致。在肝胆病中各种原因所致之肝硬变以及肝胆肿瘤、肝癌、肝动脉瘤等,亦多因瘀血停积凝结于肝胆所致。   血液由心所主,是心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血液既病,势必内攻心神。若瘀血阻于心或心之包络,则症见心悸怔忡,心痛胸闷等,如血色病之心律失常、室颤、心绞痛等。若瘀血内扰神明,临床可见各种神志失常之症,如肝豆状核变性之抑郁、妄想,血色病的谵妄、神昏等,均系瘀血致心神失常较典型的例证。   此外,瘀血还可引起黄疸、肢体麻木等病证。
第3个回答  2019-05-27
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第4个回答  2013-10-19
淤血就是静脉血回流受阻,局部组织静脉内血量异常增加的现象http://software007.uueasy.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