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怎样的?是不是所有的书生就可以考状元的呢?

如题所述

要经过层层考试,每一次的录取率是很低的,照例来说的确是都可以考状元的。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汞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508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6
要考状元不容易啊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汞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乡试由布政使司主持,会试由礼部主持。凡考中进士的,统统被任命为官员。一般来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考选为庶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给事、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未考中的举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教职。
第2个回答  2008-07-16
古有语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普通人一旦中举,身份地位就会得到很大改变(十年寒窗啊~~~~),可以从讽刺小说《范进中举》《孔已己》等等看出当时的社会风向......不过并不是所有书生都能去应试,而且有时候的科举居然分不出状元.....汗.....
我记得《岳飞传》讲岳飞应试时,文武的考试制度都是从院试开始,到乡试,会试,最后殿试。不过觉得LZ讲的既然是书生,应该是文的吧(笑)~那么以下是每场考试中的名称(怎么觉得这话是病句.....— —):
院试——秀才(小学毕业?)
乡试——举人(初中毕业?)
会试——贡生(高中毕业?)
殿试——状元,榜眼,探花(大学毕业?)
记得那时语文老师(话说我才刚中考结束......)讲,如果家里是有亲戚在朝廷当官的,为防止舞弊,是不允许参加考试的(不过这条基本没用.....54它~我想只要是人才皇帝都收的吧......),或是有罪在身,家道带罪的等等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回答完毕,华丽飘走~撒花~退场......
第3个回答  2008-07-16
不是所有人都参加的,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格才可以.
第4个回答  2008-07-16
自己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5089.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