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如何随访?包括那些内容?

如题所述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尤以脑力劳动者居多。高龄、肥胖、男性、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是本病的重要易患因素。由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差异,其临床特点亦不同,常分为五种类型,即①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 虽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型心电图改变;②心绞痛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③心肌梗塞 症状严重,为冠脉阻塞,心肌急性缺血坏死所引起;④缺血性心肌病 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反复心肌梗死,导致心肌逐渐纤维化,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或)心律失常;⑤猝死 多为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或起搏、传导功能障碍而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冠心病患者均需积极治疗,在病情相对稳定后仍需根据不同情况,定期去医院随访、复查,随时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随访内容包括:1、测量血压 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一定要以降压药物等措施平稳降压,把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平稳降压可使冠心病意外事件(急性心梗、猝死等)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虽然并无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由于冠心病本身所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等因素也常可导致血压的变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必须随时观察血压的改变。2、血脂测定 高脂血症,尤其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冠心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意外事件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血脂变化,并通过控制饮食、调脂药物等措施,把血脂控制在适当的水平。3、血糖测定 糖尿病与冠心病两者密切相关。男性糖尿病患者,其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二倍,而女性则更高出正常人的五倍,原来冠心病的性别保护作用在患了糖尿病时完全消失,而且,在糖尿病的死亡原因中75%与冠心病有关。所以,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同时积极控制糖尿病,把血糖水平降至目标范围之内,这就需要定时测定血糖。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提倡自我血糖监测,利用微型血糖仪可在家中进行自测。经治疗,血糖基本稳定后,可每周测一天早餐前和睡前血糖,根据血糖浓度以调整饮食,活动和药物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4、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对于冠心病诊断是一项简便有效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且能及时、多次、重复使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简便而实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在常规心电图上Q-ST-T显示出具有特征性的形态改变,并随着病程的延续,心电图又具有特征性的演变过程,可作为急性心梗病情变化的参考依据。若急性心梗后ST段抬高持续时间较长,则提示发生了室壁瘤的可能。心梗的陈旧期心电图上遗留病理性Q波是患者曾发生过心梗的依据。5、动态心电图 它能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仅能作短时、静态记录的不足,它不仅能获得连续24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患者活动日记还可明确其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于捕捉某些间歇发作的心律失常,观察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心梗患者出院后随访作预后评估、评定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等等都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功效。6、其他 根据冠心病患者不同的病情需要,在随访过程中,医生还可建议作运动平板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ECT(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象)、心肌酶谱测定及有创伤性的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4
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食物中胆固醇每天应控制在
300
毫克以下,可使血清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可以预防血液凝固。3、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高胆固醇对冠心病来说是一个强大的诱发因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